潘屋
潘屋是香港一栋大宅,位于新界元朗凹头,博爱医院之侧,于1932年兴建。1985年被列为一级历史建筑,并于2010年2月4日获确认评级[1]。
![]() 潘屋已荒废多时,屋前杂草丛生(2011年) | |
![]() ![]() 在香港的位置 | |
成立日期 | 1985年 |
---|---|
地址 | ![]() |
历史
潘屋是香港20世纪初原籍广东梅县的客家商人潘君勉为纪念其父亲潘荫华而兴建,故当时命名为「荫华庐」。潘君勉为旅港嘉应商会始创办人及香港南洋输出入商会首名主席,曾捐款支持同盟会进行革命活动及资助兴建博爱医院。当时中共领导人叶剑英乃潘君勉好友,他与周恩来于1938年在港时便曾入住潘屋[2]。此外,作家郭沫若也于1939年入住潘屋[3]。香港日治时期,潘屋曾被日军征用作宪兵指挥办公室,是元朗军事总部。1983年,时任港督尤德夫人曾进入潘屋参观,而古物古迹办事处于1985年将之评为一级历史建筑。
建筑特色



潘屋以传统客家设计兴建,潘君勉从家乡梅州礼聘4名工匠来香港,模仿祖居「荫华庐」的布局,属「两堂两横」典型设计,在孙天朗师傅任指导,由潘君勉的二子潘懋贤全权监督,施工材料自广州、佛山、汕头等地采购运港,历时两年方才兴建完工。
潘屋大宅前方有一个晒场,之前挖有半圆形的风水池。潘屋正门上方「荫华庐」三字匾额,所以又称「荫华公祠」,而正门两侧梁架上分别雕有一对贴金木狮子,而墙上又有两对着色陶狮子,上下左右共有8只之多,故又名为「狮子屋」(being stolen since 2017?)。屋内正厅正梁书有「百子千孙」、「如意吉祥」字样,前堂有「富贵寿考」四字匾,其下有桃花贴金屏风,全屋共有16间房、6个厅堂和两个内院。
- 「荫华庐」匾额
- 主庭院
- 梁架上的贴金木狮子
- 墙上的着色陶狮子
- 屋内正厅
- 房间内貌
- 房间摆放了「南达英荷商务」匾额
- 厨房
近年发展
1980年代初博爱医院计划进行扩建工程,以应付元朗新市镇的医疗需求。工程曾计划拆卸潘屋,但最终得以保留。1990年代,中共全国政协常委徐展堂家族购入潘屋及相连土地,曾于1996年计划发展私人住宅,但最后搁置。到了2010年,徐展堂家族向城市规划委员会申请于潘屋旁空地兴建五层高的私人骨灰龛场[4],引起附近居民反对。
参见
参考数据
- (PDF). amo.gov.hk. 2011-03-22 [2011-06-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年5月27日) (中文(香港)).
- 潘屋80年历史 周恩来曾入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明报》,2010年12月28日
- 叶剑英郭沬若曾入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星岛日报》,2010年12月28日
- 元朗潘屋申建骨灰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明报》,2011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