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纪
《汉纪》,共30卷,约18万余言,为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是中国第一部编年断代体史书,被列为经部,故四库不列。
作者为东汉的荀悦,汉献帝时常苦班固的《汉书》文繁难省,于建安三年(198年)命荀悦依编年体左传体例,删略《汉书》改编撰写。经过三年悉心抄撰,于建安五年(200年)成书。时人称美此书「辞约事详,论辨多美」,「省约易习,有便于用」(《后汉书·荀悦传》),后人袁宏称「才智经纶,足为佳史」(《后汉纪》序)。近人梁启超谓「善钞书者可以成创作」(《中国历史研究法》第二章)。本书成后,推动了往后编年体史著述的发展。张璠、袁宏等人都相继撰写出了编年体断代史。唐代史论家刘知几把《汉纪》编年体裁摆到与《汉书》纪传体裁同等地位,并说「班荀二体,角力争先。欲废其一,固以难矣」(《史通》二体)。
特点
《汉纪》的所用的史料,绝大多数来自《汉书》,但也稍有增补删改,自有剪裁,非一味抄袭,可补正《汉书》之误处。史事记载方面,如谏大夫王仁、侍中王闳的谏疏,为《汉书》所没有的;内容订正补充方面,《汉书·高帝纪》十年「夏五月,太上皇后崩。秋七月癸亥,太上皇崩,葬万年」,《汉纪》则作「夏五月,太上皇崩。秋七月癸亥,太上皇葬万年」,两者比较查考,显然《汉书》有误;关于壶关三老茂,《汉书》无姓,《汉纪》则姓令狐;朱云请尚方剑,《汉书》作「斩马剑」,《汉纪》乃作「断马剑」,据唐代张谓诗「愿得上方断马剑,斩取朱门公子头」,证明《汉书》有误字。
《汉纪》虽然史料价值不高,但《汉书》精华大体被吸收,且以年系事条理清晰,头尾连贯,重点突出,不失为一部前汉简明大事记,可作研究前汉史的入门书来读。此外,荀悦立意「劝善惩恶」,除有意通过后汉中兴前一代的历史的评述,探究其成败得失之机,供汉献帝及其后继者们能「有监乎此」,获得「拨乱反正」,振兴汉室的启示外,并在《汉纪》中撰写大量论赞,约占全书二十分之一篇幅,其中不乏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