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美学
演化美学(英语:)是人们对于艺术和审美行为的起源和进化的探讨,认为艺术和审美偏好与提高物种生存、繁殖成功率相关的学科研究。[1]
.svg.png.webp)
演化时间线
在“自然美”和性方面,更趋近于环境偏好的天择;而在“人造美”之领域,比如艺术与设计中,“美”可以带来健康和活力,“丑”会相对拥有健康的风险:美学与适应力相关并影响着对生物演化。[2]演化美学可以试图以物种的进化史作为背景来解释人类对于审美的偏好。[3]
美感
物种在体验任何味觉、嗅觉、触觉、视觉等事物时,通过美学方面的领会,能够体现出一些偏好,并引导我们去选择更有营养的食物、选择稳固安全的庇护所等。这些通过美感偏好选择出的结果有助于避免某些危害。[3]
性择与生存
对于有性生殖的物种,两性都会“选择”携带有适应价值的基因的配偶并演化至今。这种选择可以解释有些生物体对于无关生存(甚至有害生存)但仍演化出的特征,例如:孔雀绚丽的长尾巴和Goodeinae鱼类的尾巴。[4]
然而拥有不利于生存特征的它们仍然被“选择”并演化至今,是因为该生物拥有抵抗如此顽劣生存条件下的能力。[4]
参考数据
- Dutton, Denis. . 2003.
- Eckart Voland; Karl Grammer. . Springer Verlag. [2023-12-11]. ISBN 9783642078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1).
- Hannes Rusch& Eckart Voland. . [202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5).
- Xuanqi Zhu. . White Rose eTheses Online. [202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8).
- CAROL BERNSTEIN AND HARRIS BERSTEIN. . ScienceDirect.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