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化乙锭
溴化乙锭(缩写EtBr)是一种核酸染料,常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用于核酸染色。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未与核酸结合的溴化乙锭可被激发出橙红色萤光,在与DNA或双股RNA结合时,萤光强度会增强20倍,使得核酸电泳后的胶片可以辨识核酸的相对位置。在核酸分子中,EB分子插入到两层碱基对之间。 在实验操作中,在使用EB时分为两种染色方式:内染及外染。内染即为在制作电泳胶体时就加入EB,使DNA在电泳时就被充分染色。外染则是在电泳跑完后才将胶体浸入EB染色。
溴化乙锭 | |
---|---|
![]() | |
![]() | |
![]() | |
IUPAC名 3,8-Diamino-5-ethyl-6-phenylphenanthridinium bromide | |
别名 | EtBr |
识别 | |
CAS号 | 1239-45-8 ![]() |
PubChem | 14710 |
ChemSpider | 14034 |
SMILES |
|
InChI |
|
InChIKey | ZMMJGEGLRURXTF-UHFFFAOYAD |
EINECS | 214-984-6 |
ChEBI | 4883 |
RTECS | SF7950000 |
KEGG | C11161 |
性质 | |
化学式 | C21H20BrN3 |
394.294 g·mol⁻¹ | |
外观 | 紫红色固体 |
熔点 | 260 - 262 °C |
溶解性(水) | ~ 40 g/l |
药理学 | |
ATCvet代码 | QP51AX06(QP51) |
危险性 | |
警示术语 | R:R25 R36/37/38 R46 |
安全术语 | S:S22 S24/25 S26 S36/37/39 S45 S53 |
NFPA 704 |
![]() 1
3
0
![]() |
闪点 | > 100 °C |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标准状态(25 ℃,100 kPa)下。 |
毒性
溴化乙锭分子结构扁平,同时分子中还含有季铵阳离子结构,使得溴化乙锭能插入DNA碱基对之间并使相邻碱基对间距离增大,从而引起DNA框架结构的变动,并致使三联密码转录和翻译时发生较多遗传消息的改变,最终诱发移码突变。故溴化乙锭是一种强的诱变剂,可致癌或致畸。[1]
大学生物实验经常会使用此染料,操作时必须要佩戴手套并且尽可能的避免任何接触。
含有溴化乙锭的废液应当经过处理才能排放[2],否则会对生物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溴化乙锭有更安全,但也更昂贵的替代品(如SYBR Green I)。

溴化乙锭的吸收光谱
参考文献
- 张景海.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2: 174–179. ISBN 978-7-117-22373-7 (中文).
- . [2020-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7).
外部链接
- Borst P. Ethidium DNA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how it started. IUBMB Life. 2005 Nov;57(11):745-7. PMID 16511967
- PMID 68004996, PubMed's MeSH term: Ethidium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