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承讓

溫承讓(?年—?年,字楫軒[3]山西省文水縣西舊城村人[4],畢業於山西西學專齋化學科,宣統三年進士。赴英國留學,在英國威爾斯大學礦科畢業[5]

溫承讓

籍貫 山西省文水縣
字號 字楫軒
出身
  • 宣統三年進士出身
著作
  • 調查陽原蔚縣延慶涿鹿等縣農礦報吿書[1]
  • 調查宛平房山定興唐縣完縣阜平等縣農礦報吿書[2]

生平[6]

  • 光緒三十四年,於山西西學專齋第四期畢業,取列中等,准作舉人[7]
  • 宣統三年,經學部考試列優等;八月甲子引見,賞給進士出身[8]
  • 保晉礦務有限總公司工程師[9]
  • 中國礦冶工程學會會員[10]
  • 民國十九年〔1930年〕8月18日,署理河北大興縣縣長[11][12]
  • 民國二十年〔1931年〕,免技正另侯任用[13]
  • 山西大學任教[14]

註釋

  1. 《河北建設公報》1929年第7期
  2. 《河北建設公報》1929年第9期
  3. 『山西大學堂西齋留英學生名單』:耿步贍,字桂庭,靈石人;李廷德,字福基,榆社人;馬駿,字君圖,晉城人;趙廷雅,字宜齋,寧武人;張劼仁,字靜山,聞喜人;王憲,字監先,寧武人;王祿熏,字猷宸,臨汾人;武蓋傑,字漢三,霍縣人;楊長煜,字幼輝,萬泉人;張增,字益卿,五台人;鄭永錫,字恩三,定襄人;鄭寶善,字楚箴,屯留人;申湘,字慎之,高平人;李蒙淑,字陶庵,定襄人;趙奇英,字俊卿,趙城人;楊維翰,字紹宗,渾源人;白象錦,字雲軒,興縣人;梁濟,字伯興,右玉人;蘭錫魁,字梅五,河津人;龐全晉,字錫三,河津人;王嘉瑞,字夢齡,平魯人;梁上棟,字次楣,原平人;以上為22名官費生,此外還有以下12人:高時臻,字福齋,襄陵人;趙錚,字鐵卿,寧武人;常克勳,字子成,寧武人;孫晉祺,字維庭,平定人;張景良,字亦房,介休人;王慶祚,字錫庭,趙城人;楊仁顯,字筱沅,榆次人;王縉雲,字夏卿,襄垣人;潘蓮如,字泰初,臨汾人;劉世勛,字寶華,神池人;楊朝相,字輔卿,臨汾人;溫承讓,字楫軒,文水人。《文史月刊》1996年第05期,薛愈
  4. 「僅西舊城村就有溫承讓(我縣最早的英國留學生,曾任陽泉保晉公司礦務局工程師,河北大興縣縣長等職)」,『「秀才模子」溫鶴年』,郗安仁,《文水文史資料第1輯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四十周年》,1984,第44頁
  5. 「一律留學英美學有成就者,先後聘任教員有:……溫承讓(英國威爾斯大學礦科)」,《山西大學百年校史》,中華書局,2002.03,第41頁
  6. 「溫承讓,西舊城,光緒三十一年,赴英國學習採礦井下專業,1919年回國後,歷任陽泉保晉公司工程師、河北省大興縣縣長」。《文水縣誌》,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05,第778頁
  7. 『光緒三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學部複核晉省西學專齋第四期畢業試卷酌改分數等第折』原奏內稱,晉省西學專齋預科畢業考試,上年裁撤學政後欽奉殊批:即著恩壽考試等因,欽此。歷經遵辦在案。本年屆第四期畢業之期,經臣嚴密考試,遵章以六十分為及格,計六十分以上者共四十七名,先行發給文憑,合無仰懇天恩,飭部仍照成案獎予舉人出身,以昭鼓勵等語。臣等查晉省西學專齋畢業各生向系送京復試,由臣部酌擬等第,恭候御覽,俟欽後,始再分別給獎,歷經照辦在案。自上年臣部奏准修改各學堂考試章程後,該撫以新章內開,高等學堂畢業在各省者由督撫考試等語,咨商臣部免將第四期畢業各生送京考試,經臣部咨復,令將畢業各科試卷送部複核,茲由該撫解到。……所有列入優等之陳廷紀一名,中等之馮羲等三十二名,擬照該省專齋成案准作舉人,其不及六十分之仇元灝等十二名,擬令仍留堂補習。又上年留堂補習之趙國佐、馬作楫二名,此次畢業分數仍不及格,應請照章僅予修業憑照,毋庸給獎。優等一名:陳廷紀。中等三十二名:馮羲楊仁顯楊長清孫克信潘連茹解玉輅胡翔鳳楊朝相王縉雲陳炳乾郭顯翔張瓚薛春翁長祐張瑞琦張晏林許喆凌從先成樹愃閆光祖沈敬承張佐廷王藎臣常澤春楊去塵常蘊春李鑾、溫成讓、徐鴻賓王迎祉李道正柴薦鷹。下等十四名;仇元灝郭希儀董文相劉正本常沛春錢善鋐萬宗藻陳仁獲楊鴻基申國梁楊柏榮陳宏裕趙國佐馬作楫。《學部官報》第四十八期本部章奏第275~277頁
  8. 「八月甲子,引見山西西學專齋畢業生。得旨:楊仁顯、劉世勛、郭顯廙、潘連茹、王迎祉、楊朝相、王縉雲、王藎臣、溫承讓、張宴林、趙國佐、許喆、柴薦膺、郭希汾、張箎、胡德豪均著賞給進士出身」。《宣統政紀》宣統三年辛亥八月
  9. 「山西商辦全省保晉礦務有限總公司和大同地區煤礦企業,侯德旺、王思賢,民國五年,總理劉篤敬辭職,公推崔廷獻繼任,曾紀綱為協理,王驤為稽核。總協理不能常住礦上,委托稽核王驤主持切。王驤辭退了武盡傑和王憲的職務,另請李建德代理,武、王二人之職沒有數月工夫,建昌公司窯內的水,競然放進了保晉公司鐵爐溝窰內。王驤和李建德都不想辦法交涉堵塞,只是互推責任。延遲了兩月有餘,全窯被淹沒,致生產停頓,這是保晉公司的一個大損失。從此,李建德辭職,繼任其職務者為溫承讓。溫承讓在鐵爐溝西的舊平窯上修路排水。工作了年多的時間,已經做到炭壁跟前,能日產煤數十噸了。適遇陽泉鐵廠的工程完畢,日產生鐵巳達到二十餘噸。總公司認為鐵廠的廠長趙錚很有功勞,給與獎金一千元,而沒有獎勵煤窯上的溫工程師,於是溫承讓破口謾罵,說總協理辦事不公。總協理不得已,照樣紿與溫承讓洋一千元,並撒其職務。後來張景良繼任工程師,兼任鐵爐溝平窰管事。由於張景良與溫承讓辦事一樣由窯內的領頭(俗稱工頭)來擺弄,毫沒有改變舊的作法與習慣,所以在採礦的技術上和進度上,都不能有大的提高」。《山西文史資料第4輯》,1962.12,第146頁
  10. 《中國戰時首都檔案文獻戰時科技上》,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06,第298頁
  11. 《大興縣誌》,北京出版社,2002.09,第415頁
  12. 「省政府令委任溫承讓署理大興縣縣長由」,《河北省政府公報》,1930,第747期
  13. 《行政院公報》第259號,第6頁
  14. 「民國時期山西大學教授、副教授及講師(1912-1937)」,《山西大學百年校史》,中華書局,2002.03,第551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