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图书馆

深圳大学图书馆(英語:是位于深圳大学校园内的图书馆,于1983年随深圳大学建立而启用,由粤海校区北馆、粤海校区南馆和丽湖校区分馆组成[1]

深圳大学图书馆
深圳大学图书馆粤海校区南馆
國家/地區 中华人民共和国
類型高校图书馆
建立1983年
地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大学
隸屬深圳大学
分館3
收藏
規模纸质文献:约451.5万册(2022年12月)
电子文献:约303.01万册(2022年12月)
使用
借閲憑證深圳大学校园卡
年流通量约14.3万册(2021年)
服務人群深圳大学教工、学生
其他
館長胡振宁
開放時間07:30-23:30
電話+86 (0)755 2653 2182
網站www.lib.szu.edu.cn

截至2022年12月,深圳大学图书馆馆舍面积为9.1万平方米,拥有印刷型图书约451.5万册,电子图书约303.01万册。

概况

深圳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83年,1986年9月,深圳大学图书馆搬迁至粤海校区北馆[2];2009年5月,深圳大学图书馆南馆启用;2017年5月,丽湖校区临时分馆启用[1];2022年4月,丽湖校区中央图书馆试运营[3];2022年10月,丽湖校区中央图书馆正式启用[4]

2009年6月,深圳图书馆深圳市科技图书馆和深圳大学图书馆三方共建的文献共享平台——深圳文献港开通[5];2017年,深圳大学图书馆加入粤港澳高校图书馆联盟。

馆舍

粤海校区北馆

粤海校区北馆(汇典楼)

粤海校区北馆又名汇典楼,于1986年9月启用[2][6],建筑面积为23,441㎡,共有1742个座位,位于深圳大学粤海校区校园中心,天人广场北侧,系深圳大学建校初期最高的建筑、中国最早使用中央空调的大学图书馆,体现“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的理念[7]

粤海校区北馆建筑外观似方盒体,通过左右两侧的楼梯将人流引入二楼的入口大平台,师生们可以在大平台上休息、观景和聚集,左右侧分别通过连廊与汇元楼(办公楼)和汇紫楼(教学楼)相连接,最大限度方便师生前往图书馆北馆[8]

目前,粤海校区北馆的藏书以人文、社科、艺术类书籍为主,顶层为特藏室,藏有港台书籍和古籍等特色文献[9]

粤海校区北馆
楼层 库室名称
负一楼 密集库(中文社科图书)
密集库(社科过刊合订本)
一楼 中文文学图书室
一楼学习空间
二楼 二楼学习空间
三楼 中文社会科学图书室
四楼 中文社会科学图书室/艺术图书室
中外文现刊室
五楼 中文文科样本书和工具书室
六楼 特藏室

粤海校区南馆

粤海校区南馆又名汇智楼,于2009年5月启用[6],建筑面积为25,000㎡,共有1255个座位,位于深圳大学天人广场南侧,粤海校区北馆的对面,建筑风格简洁明亮。

目前,粤海校区南馆的藏书以理工、外文类书籍为主[9]

粤海校区南馆
楼层 库室名称
负一楼 密集库(外文图书、中文理工图书)
密集库(外文过刊合订本、中文理工过刊合订本)
密集库(中外文报纸合订本)
二楼 电子阅览室
研讨间
境内报纸室
中文自然科学/医学图书室
三楼 中文工业技术图书室
四楼 中文计算机科学图书室
五楼 外文图书室

丽湖校区分馆

丽湖校区中央图书馆(启明楼)

丽湖校区分馆于2017年5月启用临时分馆,位于守慧楼(原A6图书馆综合楼)的1-2层,已于2023年1月停用。

丽湖校区中央图书馆(启明楼)位于丽湖校区中心,2022年4月试运营,2022年10月全面启用。中央图书馆设计面积约40,000㎡,最多可容纳藏书300万册,从高处鸟瞰中央图书馆呈“K”字型轮廓,意为“Key to Knowledge”,并建有中国内地高校图书馆第一个智能立体书库,是丽湖校区标志性建筑物[10]

目前,丽湖校区分馆的藏书以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法学等类别书籍为主。

丽湖校区中央图书馆(启明楼)
楼层 主要设施
一、二楼 智能立体书库
二楼 A2综合书刊
D2研讨间(创新学习空间)
二楼学习空间
三楼 A3医药、卫生图书
C3自然科学及外文图书
D3研讨间(创新学习空间)
三楼学习空间
四楼 A4法律图书
C4哲学社会科学图书
四楼学习空间

馆务

借阅

深圳大学图书馆读者证是已开通图书馆功能的校园卡,持深圳大学校园卡的教工、学生,可进入书库进行借阅[11]。教职工、研究生可借图书30册,本科生可借图书15册,外籍教师可借图书20册,外籍学生、自考生、进修生可借图书5册,外借期限为60天,教职工、研究生可续借1次,续借期为30天(从续借当日计算)[12]

选座

深圳大学图书馆约有5000个阅览室座位。为维护读者平等使用阅览室座位的权益,深圳大学图书馆采用电脑系统管理座位,可通过微信选座和刷卡选座等方式进行选座(丽湖校区中央图书馆仅支持微信选座)[13]

开放时间

目前,深圳大学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为07:30-23:30(寒暑假及法定公众假日除外)[14]

参考资料

  1. . www.lib.szu.edu.cn. [2020-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8).
  2. (pdf). 深圳大学档案馆. [2020-12-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2-09).
  3. . 深圳大学-腾讯内容开放平台. [2022-05-01].
  4. . 深圳大学. [2022-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7).
  5. 网易. . news.163.com. 2009-06-15 [2020-12-27].
  6. . edu.shenchuang.com. [2021-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5).
  7. . www.eeo.com.cn. [2021-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10).
  8. . www.sohu.com. [2021-01-02] (英语).
  9. . www.lib.szu.edu.cn. [2021-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7).
  10. . 腾讯新闻. [2022-10-16].
  11. . www.lib.szu.edu.cn. [2021-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7).
  12. . www.lib.szu.edu.cn. [2021-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7).
  13. . 深圳大学图书馆. [2023-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14. . www.lib.szu.edu.cn. [2021-01-02].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