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塞密度指数

淤塞密度指数(,简称SDI),亦作污染指数(,简称FI)或淤塞指数(,简称SI)[1],是一个衡量水质的指针[1]。淤塞密度指数通过测定在标准压力(206.8 kPa(30 psi),即2.1 bar[2])和标准时间间隔(5分钟、10分钟、15分钟[3]或30分钟)内,一定体积的水样(数值要至少取得500 mL样本水才有效[3])通过一特定微孔膜滤器(例如用于逆渗透系统者,一般使用平均孔径为0.45微米[1]的滤孔滤膜)的阻塞率[4],又或其结垢能力的量度而得到。这个指数表示水中胶体物和悬浮物含量的多少,经常用于对要用纳滤逆渗透处理的水进行分类。

由于存在于水中的颗粒,令通过膜的过滤速率降低。 SDI15是在15分钟内通过膜的体积流量的每分钟平均百分比变化。

淤塞密度指数可用以下表达式计算[5]

其中:

  • :第一次取得500毫升所需的时间
  • :第二次取得500毫升所需的时间
  • :从取得第一次测量后到取得第二次测量之间经过的时间

利用反渗透系统的海水淡化厂也需要非常有效的过滤设备,因为海水的SDI通常很高而且可变(一般值约20至30左右)[6]。一般以SDI小于3为低污染的指针[1]

参考文献

  1. . [2018-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5) (中文(简体)).
  2. (PDF). [2013-08-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04) (英语).
  3. . [2018-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5) (英语).
  4. . Lenntech. [2018-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8) (英语).
  5. [什么是SDI]. [2018-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9) (英语).
  6. . IDS Water. [2018-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0) (英语).

参看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