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葡萄
海葡萄(学名:)是一种灌木植物,主要分布在美洲及加勒比海的海滩,包括佛罗里达州及百慕达。[1]它最高可达8米,但大部份标本都只有2米多少许。它的叶子很大、圆形及革质,直径达25厘米,主脉呈红色,衰老后的叶子会整块转为红色。树皮平滑及呈黄色。夏末会产出绿色的果实,直径约有2厘米,像葡萄般是一蔟的。
海葡萄![]() | |
---|---|
![]() | |
科学分类 ![]()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目: |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
科: | 蓼科 Polygonaceae |
属: | 海葡萄属 Coccoloba |
种: | 海葡萄 C. uvifera |
二名法 | |
Coccoloba uvifera (L.) L. | |

海葡萄的叶子,秋季转红。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海葡萄 |
海葡萄不能抵御寒冷的天气,较能忍耐阴暗的天色,而对盐则有高度的抵抗力,故它们有时被种植来稳定海滩边。它们亦会作为观赏植物。其果实会用来制造果酱或直接食用。
分类
海葡萄最初的学名是由汉斯·斯隆(Hans Sloane)于1696年所取的,名为Prunus maritima racemosa,意即「成蔟葡萄的海岸李」,是海岸李的亚种。普拉肯内特(Leonard Plukenet)则将之命名为Uvifera littorea,意即「海岸边的葡萄」。[2]两者都反映出欧洲对葡萄的观念。原住民则看它们为大型的桑。
卡尔·林奈(Carolus Linnaeus)《植物种志》的最初版本中,将海葡萄分类在蓼属中,并命名为Polygonum uvifera,附录着他未曾见过这种植物。后来帕特里克·布朗(Patrick Browne)为它定立了海葡萄属。林奈在其第二版中修改了海葡萄的分类,定名为Coccolobus uvifera。[3]
图片
- 花盛开
- 花序自叶腋伸出。盆栽,台湾。
- 日照充足时叶脉呈红色。盆栽,台湾。
- 盆栽,台湾。
参考
- Bush, Charles S. and Julia F. Morton. . Bulletin No. 193.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 State of Florida. 1969.
- Austin, Daniel F. . CRC Press. 2004. ISBN 0-8493-2332-0.
- Carolus Linnaeus. 2nd edition. 1762: 52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