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论
生机论(英语:),又译为生命主义、生气论、活力论、生机说、生命力,是人类历史上存在长久的科学哲学学说,现代版本是19世纪初由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提出。
一般认为“生命力”学说在1843至1845年间由德国化学家阿道夫·威廉·赫尔曼·科尔贝()用二硫化碳通过几步合成了乙酸后被推翻。[1]
基本定义
生机论者的基本立场是:
活力论认为生命拥有一种自我的力量(elan vital),或是称为生命力(life-force)、生机脉冲(vital impulse)、生命活力(vital spark)、生命能量(energy)、甚至有些人称此为灵魂、气。这种力量是非物质的,因此生命无法完全以物理或化学方式来解释它。
现代
1773年,伊莱尔·罗埃尔(Hilaire Rouelle)发现尿素。1828年,弗里德里希·维勒首次使用无机物质氰酸钾与硫酸铵人工合成了尿素。本来他打算合成氰酸铵,却得到了尿素。尿素是第一种以人工合成无机物质而得到的有机化合物。1843至1845年间由阿道夫·威廉·赫尔曼·科尔贝用二硫化碳通过几步合成了乙酸。活力论从此被推翻。[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