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瑞珍
生平
洪瑞珍出生于1950年,自幼便在热爱音乐的环境成长,受日本教育的父母非常喜欢唱日文歌,家中亲戚同样喜爱歌唱。洪瑞珍高中学习钢琴,大学就读中国文化大学音乐学系声乐组,专精于西洋歌剧、艺术歌曲。毕业后,洪瑞珍在YAMAHA音乐教室教授钢琴。[1][2]:144发现自己熟悉的音乐和乡亲所唱的音乐之间的隔阂后,洪瑞珍从1983年起,在文化大学音乐学系学长王振义介绍下,师从杨秀卿学习歌仔念歌、月琴弹唱,并以此转移对亡夫的思念之情。[1][3]此外,洪瑞珍也向台语名师洪惟仁学习台语声调,掌握「按词配曲」的诀窍。1994年,洪瑞珍改编台语诗人陈明仁的诗作,谱曲创创作出《心闷》,表达了对亡夫的思念之情。[2]:145
1994年,洪瑞珍开始在绿色和平电台与杨秀卿、杨再兴共同主持念歌节目「古月琴声」,之后也于台北电台、台北劳工教育广播电台担任主持。翌年,洪瑞珍在台湾妇女会教授月琴弹唱,学生以中年人居多。[1][4]1999年,洪瑞珍参加二二八纪念馆的「台湾民俗戏曲飨宴」,2000年至2006年制作国家音乐演奏厅、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台北市文化局的多场演出。[4]
2001年,洪瑞珍检查发现罹患乳癌第三期,之后在病友团体中教唱「台湾歌仔调」,渐渐走出病症阴霾。[1]2002年底,洪瑞珍成立「洪瑞珍念歌团」(2008年改名「台湾念歌团」[5]),国宝级说唱艺人杨秀卿、杨再兴、郑来好、王玉川、陈美珠亦为成员,期望挖掘更多后起之秀。[6]。此外,洪瑞珍也出版《哪吒闹东海》、《廖添丁传奇》、《杨秀卿台湾念歌》等有声书,传播杨秀卿的说唱音乐。[7][8]
2006年,洪瑞珍荣获行政院新闻局第十七届金曲奖最佳专辑制作人奖。[9][10],翌年赴加拿大参加温哥华台裔协会的「台裔传统周」演出。2008年8月3日,洪瑞珍因骨癌于台北病逝。[11]
作品
出版物
- 《月琴念歌集》(CD、歌谱)
- 《廖添丁传奇》(杨秀卿台湾民谣说唱)
- 《洪瑞珍个咸酸甜世界》(CD)
- 《哪吒闹东海》(杨秀卿台湾民谣说唱)
- 《台湾念歌》(CD、书)
说唱歌曲
- 《心闷》
- 《咸酸甜》
- 《故乡的田园》
- 《行咱的路》
- 《菅芒花》
- 《娘佮娴》
- 《牵手》
- 《阮的故乡》[2]:145
参见
参考数据
- 邱斐显. . 新台湾新闻周刊. 2006-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3) (中文(台湾)).
- 竹碧华. (PDF). 复兴岗学报. 2017-12, (111): 121-152 [2023-07-16] (中文(台湾)).
- . 古月琴声~被遗忘的台湾念歌. [2023-07-14] (中文(台湾)).
- 庄焕宁. . 金门日报. 2007-10-31 [2023-07-14] (中文).
- . 台湾女人. [2023-07-14] (中文(台湾)).
- 陈顺孝. 被遗忘的古月琴声/ . 生命力新闻. 2006-11-26 [2023-07-14] (中文(台湾)).
- 徐丽纱. .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23-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4) (中文(台湾)).
- 郑淑芬. . 人间福报. 2006-06-20 [2023-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4) (中文(台湾)).
- TTV. . 金曲27. [2023-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4) (中文(台湾)).
- .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23-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4) (中文(台湾)).
- . 2008-10-15 [2023-07-14] (中文(台湾)).
- 郭士榛. . 人间福报. 2009-06-07 [2023-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4) (中文(台湾)).
- 邱思笛. .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2016-01-01. doi:10.6345/ntnu202204286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