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门
洪崖门,是重庆的一座城门,毗邻嘉陵江在临江、千斯门二门之间,宋代修筑。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巴县知县孔毓忠将重庆城分为29坊15厢。洪崖门内外,分别为洪崖坊、洪崖厢。
洪崖门在临江门之东约四百公尺处,戴鼎筑城时列为闭门。此地临江崖壁上有一天然崖洞,就叫洪崖洞,门因洞而得名。此洞为旧时名胜[1]。
乾隆时王尔鉴知巴县,主修《巴县志》时定「巴渝十二景」,其中就有「洪崖滴翠」,并作《小记》以赞之, 其文曰:
洪崖洞在洪崖厢,悬城石壁千仞,洞可容数百人,上刻洪崖洞三大篆字,诗数章,漫灭不可读。城内诸水逾堞抹岩额而下,夏秋如瀑布,冬春溜滴,汇为小池入江。石苔叠翠,池水翻澜,夕阳返照,五色陆离,莫可名状。至若渔舟唱晚,响答岩音,又空色之别趣也。
— 〈清〉王尔鉴, 乾隆巴县志
历史
《元史·汪惟正传》:「两川枢密院合兵围重庆,命益兵助之,惟正夺其洪崖门,获宋将何统制。」
《新元史·卷142·汪世显传》:「两川枢密院合兵围重庆,命惟正助之,惟正夺其洪崖门,获宋将何世贤。」
「元故资德大夫中书左丞行陕西四川中书省贞肃汪公神道之碑」:是后两川囗枢密院合兵围重庆。 诏公囗兵传城下,公以奇兵克其洪崖门,获其将何统制。皇子安西王既胙土秦蜀,因巩人之思公,乃召公还。[2]
注释
- 唐冶泽,冯庆豪编着.《老城门》.重庆出版社,2007.11.第45-47页
- 「元代汪世显家族碑志数据辑录」,吴景山,《西北民族研究》,1999年第1期,第236页 。此碑今存甘肃省陇西县教师进修学校院内,囗代表该字无法辨认
- 「开九门与闭八门」,金祥明等.《巴渝民间文学荟萃》.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09月第1版.第462页
-
- 《重庆市中区史志地方志数据通信版》,1985年第1期,第34页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