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角龍屬

泰坦角龍屬學名Titanoceratops)是角龍科恐龍的一,是種大型草食性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北美洲。目前僅發現一個化石,正模標本(編號OMNH 10165)包含:部分身體骨骼、以及部分頭顱骨與下頜,原本被編入於五角龍的一個標本。

泰坦角龙属
化石时期:白堊紀晚期
泰坦角龍的骨架模型,山姆諾貝爾博物館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
科: 角龙科 Ceratopsidae
亚科: 開角龍亞科 Chasmosaurinae
族: 三角龙族 Triceratopsini
属: 泰坦角龙属 Titanoceratops
Longrich, 2011
模式種
烏拉諾斯泰坦角龍
Titanoceratops ouranos

Longrich, 2011

發現與命名

泰坦角龍的想像圖
泰坦角龍的正模標本,過去曾被編入於五角龍

在1941年,奧克拉荷馬州大學的古生物學家John Willis Stovall、與研究生沃·蘭斯頓(Wann Langston)、Donald E. Savage等人在美國新墨西哥州聖胡安縣發現一個大型角龍類的化石。由於同一地層也發現五角龍的化石,他們將這個標本編入於五角龍。詳細的發現地點已遺失。之後,保存標本的奧克拉荷馬州自然史博物館(又名山姆諾貝爾博物館)參考這個化石,而在館內建立一個骨架模型,標名為五角龍。根據重建後的結果,這個標本的頭顱骨長3.22公尺,被視為最大型的五角龍標本,也是已知最大型的陸地動物的頭顱骨。在1998年,Thomas Lehman重新研究這個標本,認為牠們屬於五角龍,並估計出較短的頭顱骨估計值,長度約2.9公尺[1]

在2009年,尼克·朗里奇(Nick Longrich)等人重新研究沃·蘭斯頓的當年筆記,試圖找出這個五角龍標本的最初挖掘地點。朗里奇等人根據化石週圍的母岩,而認為化石屬於弗鲁特蘭組(Fruitland Formation)上層或基德蘭組(KirtlandFormation)的下層,地質年代約7450萬到7370萬年前,相當於晚白堊紀的晚坎潘階,但詳細的挖掘地點已不可考;他們也發現這個頭顱骨與五角龍有差異。在2011年,尼可·郎里奇將這個化石建立為新屬,模式種烏拉諾斯泰坦角龍T. ouranos)。屬名意為「泰坦的有角面孔」,意指牠們的巨大體型;種名則是以泰坦神之一的烏拉諾斯為名[2]

敘述

泰坦角龍的頭顱骨,比最大型的三角龍頭顱骨還大了15%,顯示牠們是種相當大型的角龍類恐龍,完整身長估計約9公尺。眼睛上方的額角相當筆直,長度為105公分。臉頰兩側各有一個突出部,長度為12公分。鼻角則較小。後肢的股骨長108公分,脛骨長78公分[2][3]

分類

尼克·朗里奇在命名泰坦角龍時,將牠們歸類於開角龍亞科的三角龍族(Triceratopsini)演化支,三角龍族還包含:始三角龍三角龍牛角龍;牛角龍可能是三角龍的異名。泰坦角龍是目前已知生存年代最早的三角龍族恐龍[2]。在2010年,湯瑪斯·荷茲(Thomas R. Holtz, Jr.)發現泰坦角龍非常類似始三角龍白楊山角龍,三者生存於相同時代的相同地區,牠們可能是相同動物[3]

參考資料

  1. Lehman, T., 1998, "A gigantic skull and skeleton of the horned dinosaur Pentaceratops sternbergi from New Mexico",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72: 894–906
  2. (英文)Nicholas R. Longrich. . Cretaceous Research. 2011, 32 (3): 264–276 [2012-05-22]. doi:10.1016/j.cretres.2010.1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9).
  3. (英文)Holtz, Thomas R. Jr. (2011) Dinosaurs: The Most Complete, Up-to-Date Encyclopedia for Dinosaur Lovers of All Ages, Winter 2010 Appendix.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