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采苹

江采萍710年—756年),唐玄宗早期宠妃,正史无记载,生平事迹出于宋代传奇小说梅妃传》。明清时,被认为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1]鲁迅等学者则认为是经过历史演绎、虚构的文学形象[1][2]

江采萍
梅妃的图像,来自《百美新咏图传
封号梅妃
出生710年
逝世756年(45—46岁)
亲属
父亲江仲逊
唐玄宗李隆基
兄弟江采芹
著作
谢赐珍珠》《楼东赋》《惊鸿舞

生平

《梅妃传》中的记载,江采萍身材苗条,姿色俏丽,生性温柔,并且好淡妆雅服,清丽脱俗、孤傲高洁。她出生于闽地莆田县(今福建省莆田市),父亲江仲逊,家族世代为医。她九岁的时候,便能诵读《诗经》,十余岁已长得花容月貌,天姿国色,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远近驰名。开元十四年(726年),宦官高力士奉命到闽地选美,因而选中十六岁的江采苹,带回长安。唐玄宗见她,姿态明秀,丰神楚楚,秀骨姗姗,以为是仙女下凡,惊羡不已。在其宠妃武惠妃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身故之后,继而宠爱江采苹。

江采苹不仅善于诗文,还精通乐器,能歌善舞,江采苹在梨园,吹奏白玉笛,由于其舞技出众,尤善跳《惊鸿舞》,如飞鸟展翅,轻飘如仙,深得唐玄宗宠爱。江采苹酷爱梅花,其寝宫周围,皆悉植梅树,每当寒冬腊月之时,梅花开放,她总会以淡妆在花树下流连,赏花赋诗,怡然自得。她先后作有《梅花》、《萧兰》、《梨园》、《凤笛》、《玻杯》、《剪刀》及《绮窗》七赋,文笔优美,意境清丽,其中以《谢赐珍珠》、《楼东赋》、《一斛珠》最有名,常自比为谢道韫。唐玄宗对其美貌和才气深感欣赏,因此封她为梅妃。唐玄宗也更戏称她为「梅精」。

但是随着后来杨太真(杨贵妃)进宫,江梅妃开始由当初备受玄宗宠爱,变得失去宠爱。杨贵妃生性狷苛,很容易嫉妒吃醋。杨贵妃常常暗地指责江梅妃为「梅精」,江梅妃同样也常常暗地称杨贵妃为「肥婢」,后来为杨贵妃嫉妒而失宠。

唐玄宗虽然极度宠爱杨贵妃,但也偶尔想起江梅妃当初的温柔,经常暗地里召幸梅妃。有一次召幸江梅妃东窗事发,被杨贵妃发现,江梅妃和杨贵妃两者关系因而势成火水,这也导致江梅妃再没有机会与玄宗相处。江梅妃就想仿效汉武帝的陈皇后,以千金为高力士祝寿,希望他找一个才比司马相如的文人写一篇赋打动玄宗,但高力士当时在奉承杨贵妃,也惧怕杨贵妃的势力,拒绝了她的要求。梅妃只好自己写一篇《楼东赋》,玄宗看见后又再想起梅妃,但又怕杨贵妃不高兴,就赐梅妃一斛珍珠,梅妃收到珍珠后,写下《谢赐珍珠》一诗,指玄宗的心已经不在,赐她珍珠以慰寂寥也是枉然。唐玄宗见诗怅惘,赋词一首,是为后世词牌一斛珠》:“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安史之乱时,江采苹被进城的叛军所杀;同时玄宗身边只带有杨贵妃及几名亲信西逃四川。所以她死前即使再想见玄宗,都没法再与玄宗相见。江梅妃死时,享年四十六岁。

争议

由于《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提及江采萍,加上梅妃的事迹多出自宋朝传奇小说梅妃传》,鲁迅等当代学者认为她是一个虚构人物[1][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一篇》中记“《梅妃传》一卷亦无撰人,盖见当时图画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因造此传,谓为江氏名采萍……今本或题唐曹邺撰,亦明人妄增之。”有作者认为,江采萍是各类文学作品堆叠后产生的文学形象[2]。否认[lower-alpha 1]或承认[lower-alpha 2]江采萍存在的学者,都认为其名与杜甫诗作《丽人行》中的“杨花雪落覆白苹”一句相关。或进一步推论,与《诗经·采苹》相关[lower-alpha 3]

唐玄宗之前,后宫设一(四妃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玄宗登基后,册封董良娣为贵妃,杨良娣为淑妃,武良媛为贤妃[4]。玄宗另有一妃钱氏,仅记为钱妃,未纪录其具体封号。开元年间,玄宗将四妃改为三妃惠妃丽妃华妃)。开元十二年(724年),王皇后被废,玄宗特赐武氏为惠妃,另有丽妃赵氏华妃刘氏。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皇甫德仪逝世又被追赠为淑妃[5]。而在武惠妃逝世后,玄宗又专宠于杨氏,在天宝年间册为贵妃。后世皇帝,册封妃子的封号仍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终唐一世,册封后妃始终没有梅妃或类似封号的实例。同时,江采萍亦并非唯一虚构的唐玄宗妾室,另有莫才人、鸾儿二人。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梅妃传

另有学者认为梅妃确有其人,指唐朝很多没有生育子女又没参与重大历史事件的妃嫔都没有记载于正史,并且指出在《梅妃传》之前就已经有很多关于梅妃的传说。并以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江东村的浦口宫为实物证据[3]。在江东村已形成民间祭祀江采萍的的习俗,称她为“祖姑皇妃”,是为江东村信仰的的“共神”,更相信此地为江采萍的出生地。在浦口宫中,有郭沫若题写的“梅妃生里”石碑[6]。有作者指出,江东村为海积平原,并推论唐朝时江东村[lower-alpha 4]尚为海水淹没地区[7]

影视作品

  • 电视剧
年份 剧名 演员 剧中姓名 剧中称谓
1975杨贵妃陈丽丽杨贵妃杨贵妃
2000 杨贵妃 吴美珩 江采苹 梅妃

备注 

  1. 董上德文章[2]中:“熟识杜诗的人,都知道不能将‘杨花雪落覆白苹’理解为是对杨妃与情敌争宠的暗喻,萧涤非先生认为此句以杨花覆苹的意象影射杨国忠与其从妹虢国夫人的通奸苟且①。不管如何,不排除编故事的人牵强附会地从杜诗中牵扯出‘江采苹’这个姓名的可能性。”
  2. 林双华文章[3]中:“林恭祖认为,杜甫《丽人行》中的‘杨花雪落覆白苹’,是用‘杨花’与此同‘白苹’暗喻杨玉环和江采苹,意为杨玉环追害夺宠江采苹。”
  3. 董上德文章[2]中,认为《诗经·采苹》“不断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一句,呈现出的“江边采苹”意象,即是“江采苹”。
  4. 蔡麟文章[7]中,时,浦口宫所在地为莆田县黄石公社江东大队。

注释

  1. 李春燕. . 语文学刊(教育版)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内蒙古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2015, (2015年20期): 61–63. ISSN 1672-8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2) (简体中文).
  2. 董上德. . 文化遗产 (广东省广州市: 中山大学). 2008, (2008年第4期): 59–67. ISSN 1674-089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2) (简体中文).
  3. 林双华. . 炎黄纵横 (福建省福州市: 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2009, (2009年第1期): 56–59. CN-35(Q)第0054号.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2) (简体中文).
  4. 全唐文 卷十九》册封皇帝良娣董氏等诰
  5. 唐故德仪赠淑妃皇甫氏神道碑 Archive.is存盘,存档日期2012-07-28
  6. 祁开龙. . 福建史志 (福建省福州市: 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福建省地方志协会). 2009, (2009年第1期): 47–49. ISSN 1003-157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1) (简体中文).
  7. 蔡麟. .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福建省福清市: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1982, (1982年第1期): 22. ISSN 1008-3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1) (简体中文).

参考数据

  • 张云风《中国后妃事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