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铜

氢氧化铜(化学式:Cu(OH)2)是金属氢氧化物。它是一种淡蓝色固体,某些市售的氢氧化铜中混有一些碳酸铜,颜色偏绿。

氢氧化铜
IUPAC名
Copper(II) hydroxide
别名 氢氧化铜(II)
识别
CAS号 20427-59-2 ?
PubChem 164826
性质
化学式 Cu(OH)2
97.561[1] g·mol¹
外观 蓝色固体或蓝绿色粉末[1]
密度 3.368 g/cm3 (固)
熔点 80 °C (分解成氧化铜)
溶解性 难溶[1]
溶度积Ksp 2.20 × 10−20 [2]
溶解性 不溶于乙醇
溶于氨水氰化钾溶液、强碱溶液中[1]
危险性
MSDS MSDS
欧盟编号 未列出
主要危害 对皮肤,眼,呼吸系统具刺激性
NFPA 704
0
2
0
 
闪点 不可燃
致死量或浓度:
LD50中位剂量
1000 mg/kg (口服, 小鼠)
相关物质
其他阴离子 氧化铜
其他阳离子 氢氧化镍
氢氧化锌
相关化学品 氧化亚铜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标准状态(25 ℃,100 kPa)下。

历史

氢氧化铜自从熔铜开始就已经为人所知。公元前5000年的炼金术士可能就已经知道氢氧化铜。[3]只需将蓝矾碱液混合就可以制得氢氧化铜。

17和18世纪时出现了工业生产氢氧化铜,用于制颜料。[4] [5]

化学性质

合成

硫酸铜溶液中滴入少许氢氧化钠溶液即可。这样的沉淀含有氢氧化钠杂质,可以通过事先在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来避免。也可用电解法:阴极用铜,水中可加入一点电解质(如碳酸氢钠)。纯的氢氧化铜可由氢氧化钠溶液与四氨合铜溶液混合形成。

铜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铜绿,是一种氢氧化铜和碳酸铜的1:1混合物。[6]

2Cu(s) + H2O(g) + CO2(g) + O2(g) Cu(OH)2·CuCO3(s)

碱式碳酸铜(Cu(OH)2·CuCO3)就是某些铜合金表面的“锈”。

反应

潮湿的氢氧化铜缓慢地分解成氧化铜,颜色变黑:[7]

Cu(OH)2 CuO + H2O

氢氧化铜在干燥时加热到185 °C才会分解。[8]

氢氧化铜与氨水反应生成深蓝色的铜氨溶液,含有[Cu(NH3)4]2+ 络离子,但在稀释后重新变成氢氧化铜。该铜氨溶液称为Schweizer试剂,可以溶解纤维素。这使氢氧化铜可以用来生产人造丝

氢氧化铜稍显两性,在浓碱中生成深蓝色[Cu(OH)4]2−离子。[9]

作为有机试剂

氢氧化铜在有机合成中有重要作用。通常由铜盐和氢氧化钾生成并在原位反应。

氢氧化铜可以用来合成芳香胺,比如氢氧化铜可以催化乙二胺和1-溴蒽醌或1-氨基-4-溴蒽醌生成1-((2-氨基乙基)胺)蒽醌或1-氨基-4-((2-氨基乙基)氨基)蒽醌的反应。

氢氧化铜催化乙二胺与溴蒽醌反应生成氨乙基蒽醌。
氢氧化铜催化乙二胺与溴蒽醌反应生成氨乙基蒽醌。

氢氧化铜可以在室温下使酰肼转化成羧酸。这可以用于合成一些带有易反应官能团的羧酸。用此法制取苯甲酸辛酸时产率较高。

氢氧化铜将酰肼转化为羧酸。
氢氧化铜将酰肼转化为羧酸。

此外,新制氢氧化铜斐林试剂)可以在加热条件下把氧化成羧酸,自身被还原为砖红色氧化亚铜。此反应可以用来检验醛基还原糖的存在。

天然存在形式

氢氧化铜在多种矿物中存在,例如蓝铜矿孔雀石块铜矾水胆矾蓝铜矿(2CuCO3·Cu(OH)2)和孔雀石(CuCO3·Cu(OH)2)属于碱式碳酸盐块铜矾(CuSO4·2Cu(OH)2)和水胆矾(CuSO4·3Cu(OH)2)属于碱式硫酸盐。氢氧化铜很少单独存在,因为它很易分解,也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缓慢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单独存在的矿物氢氧化铜称为斯羟铜矿

用途

  1. 用于波尔多液(一种杀菌剂)的替代品。[10]由于环境污染问题,现已很少使用。
  2. 可用于瓷器上色。
  3. 用于乳胶漆,控制盆栽植物根的生长。它可以使次要的和边上的根扩展,进而使植物根系发达。商品名Spin Out,最开始由Griffin L.L.C.引入。现所有权属SePRO Corp.[11]

注意事项

氢氧化铜对皮肤、眼、呼吸道有刺激性。使用氢氧化铜时应佩戴安全眼镜。若不慎入眼,即用大量水清洗并就诊。

参考资料

  1. Roscoe, H. E., & Schorlemmer, C. (1879). A Treatise on Chemistry 2nd Ed, Vol 2, Part 2. MacMillan & Co. (p 498).
  2. Paquette, Leo A. (1995). Encyclopedia of Reagents for Organic Synthesis, 8 Volume Set. Wiley. ISBN 0-471-93623-5.

注释

  1. . 2016-06-24: 4–60. ISBN 1-4987-5428-7 (英语).
  2. Pradyot Patnaik. Handbook of Inorganic Chemicals. McGraw-Hill, 2002, ISBN 0-07-049439-8
  3. Richard Cowen, Essays on Geology, History, and People, Chapter 3: "Fire and Metals: Copp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4. Tony Johansen, Historic Artist's Pigmen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PaintMaking.com. 2006.
  5. Blue verditer 存檔,存档日期2007-09-27.. Natural Pigments. 2007.
  6. Masterson, W. L., & Hurley, C. N. (2004). Chemistry: Principles and Reactions, 5th Ed. Thomson Learning, Inc. (p 331)"
  7. Watts, Henry (1872). A Dictionary of Chemistry and the Allied Branches of Other Sciences, Vol 2. Longmans, Green, and Co. (p 69).
  8. Copper (II) hydroxide 存檔,存档日期2007-09-28.. Ceramic Materials Database. 2003.
  9. Pauling, Linus (1970). General Chemistry. Dover Publications, Inc. (p 702).
  10. Bordeaux Mixtur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UC IPM online. 2007.
  11. "SePRO Corpor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