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必死

杀必死是一个被中文ACG界广泛使用的词语,多半是指在ACG作品原本的故事剧情以外,提供增加作品的娱乐性以吸引观众;又常被当成「福利」之同义词。

维基娘穿着泳装,这是一个典型的 "杀必死"的例子。

语源

杀必死是源自对日文「」()的音译。然而在日文中,「」这个字本身是一个由英文「service」(服务)翻译而成的外来语,其意思通常是指服务、折扣及优待[1]。日文「」一词即对应于中文服务业」,另外亦指优惠折扣或是附带赠品之意;例如在某商店买一送一,那这个「送一」就算是。即便「杀必死」一词是由「」音译而来,但是在使用上,「」原文中的意思比较像是一种优惠。当「杀必死」一词在中文语境中使用时,多半是表示「」(fan service,爱好者优待)的意思。因此,当杀必死的概念借由ACG传到以英文为主流语言的国家中,就产生了「fan service」一字,以与表示服务的「service」一字作出区别。[2]

在电影业界或ACG世界中,一般给爱好者的优待就是除了原本应该有的内容,另外再加上其它相关的内容;这些多出来的部份,就是所谓的杀必死。以电影来说,那些属于额外多出来的胶卷,在日文里称为「」,直接翻译为中文就是「杀必死的片段」。

在ACG界外,「サービス」一词也因台湾日治时期,早已融入台语台湾客家话中(台罗拼音:sa̋-bì-sù、[3]四县客拼:saˇ bi siiˋ[4]),意思与「」原意差不多,都是优待、优惠和福利或好康等。

在日本的发展概况

以下的杀必死所指的是普遍的概念,即关于性方面的非剧情需求,也非一般正常日文中的说明。

概念出现

杀必死的概念早在1970年代出现。在永井豪那一世代的漫画家出现的时候,日本漫画就开始加入性与暴力的元素。而由庵野秀明监制的复刻版Cutie Honey》,在概念上可以称为1970年代的杀必死作品,因为女主角在变身时衣服会碎裂,女主角的裸体若隐若现的时候就满足了观众的性需求。然而当时还没有将此概念称呼为「」,多是以「清凉画面」称之。

开始普及

到了1980年代,由于美少女作品的兴起,加上大量意淫元素的诱导,杀必死的概念比1970年代更加普及。但是当时的漫画家只是停留在偶尔「服务」读者的程度,并不会在故事中大量使用。而且暴露的程度也不高,在当时露出胸部已经被认为是最大胆的举动。而的称呼也大约在此时出现。

初见式微

受到1988至1989年宫崎勤事件影响,1990年日本的有害图书整肃运动规管整个ACG界,于是杀必死被迫收敛起来。除了少数二流漫画有一些杀必死情节之外,就只剩下以成年人为读者对象的「青年志」。而且,杀必死的暴露程度是限于如比基尼泳衣这种少量的性感。

复兴与深化

不过,赤松健的出现使这个情况起了很大的变化。赤松健在创作《电脑情人梦》时已经大量起用杀必死情节,创造了「主角意外引致杀必死」这个新概念;但是这部作品并不算成功,因此对ACG界影响不大。不过,由于赤松健之后同样采用大量杀必死情节的作品《纯情房东俏房客》取得非凡的成功,被认为是「九十年代末期至今的三大ACG主流题材」,因此使杀必死重新受到ACG界的关注,杀必死因此被「复兴、普及、深化」。1995年的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在每一集完结时的下集预告,葛城美里会说「下一回也是」作结;当中的被人认为是隐含「满足观众的性需求」的意味,于是也就渐被ACG界所用,后来在中文里产生「杀必死」一词。

视为当然

直到现在,由于《纯情房东俏房客》开了成功的先例,杀必死不但见于主流漫画杂志,也从服务演变成义务:过去观众会以「有的话会很幸福,没的话就稍为失望」的心态去看杀必死,不会认为它是必须的;现在如果一部标榜为杀必死的作品,不是每一集都出现杀必死情节的话,就会受到观众的批评,因为杀必死已经被视为理所当然。同时,杀必死的暴露程度愈来愈高,甚至到了被批评为「低俗」的地步。

评价

杀必死被评论认为是告子名言「食、色,性也」的人性使然,也提到现今的杀必死如果在少年漫画及电视频道中失控,可能会导致ACG界被整肃的结局。另外也认为,一些根本无才华的漫画家可能会因为作品中包括杀必死内容,将有才华的漫画家挤出ACG界,使ACG界质素下降。

另外亦有评论[2]指出,杀必死情节在一些似乎合理的理由下尚可接受,不过一些在OVA当中出现的情节——例如以研究为名去紧握女性的胸部——是「荒谬的」、或是「侮辱了智能」。

参见

参考数据

  1. yahoo!的在线日文辞典,2007年4月13日参阅
  2. Love Hina Again DVD - Review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07年4月11日参阅
  3. . 中华民国教育部. [2016-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9).。原文写为sa35 bi51 su11,此处以各调值及音节位置可对应之声调调号转写(sa̋在词首为升调、bì词中念如高降、sù词尾可念低平)。
  4. . 行政院客家委员会. [2016-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发音随方言差而异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