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恢
生平
樂恢的父親樂親是縣吏,因為得罪了縣令而被逮捕準備處決。樂恢當年十一歲,跪在衙門外,從早到晚都在哭泣。縣令憐憫他,便放了樂親。[2][3]
樂恢喜好經學,拜焦永爲師。焦永任河東太守時,樂恢跟隨前往,閉門讀書,不和官場人士來往。後來焦永因事被調查,他的學生們都為焦永疏通關係而被捕,只有樂恢清白不被法所污染,於是立志做名儒。樂恢性廉直特立,行爲不合己意的人,即便有權勢的人也不和他有所往來。信陽侯陰就多次送禮請樂恢,樂恢都不作答複。[4]
樂恢擔任本郡郡吏,太守犯法被殺,太守的朋友們不敢前往哀悼,只有樂恢奔喪穿孝服,因而被免官抵罪。後來樂恢又當郡裡的功曹,依然剛正嚴格,不因私枉法。[5]
同郡的楊政屢次詆毀樂恢,樂恢仍舉薦楊政的兒子為孝廉。後來樂恢被徵闢到司空牟融府。此時正好蜀郡太守第五倫代替牟融任司空,樂恢認爲他和第五倫同郡,所以不願留任,推薦潁川杜安後離開。許多人士都讚賞他的行為,好幾次受徵召,樂恢都沒有前往任職。[6]
朝廷徵召樂恢任議郎。當時車騎將軍竇憲出征匈奴,樂恢數次上書諫爭,朝廷表彰他的忠心,入朝擔任尚書僕射。河南尹王調、洛陽令李阜與竇憲交情深厚,放縱不受拘束。樂恢劾奏王調、李阜,牽連到司隸校尉。樂恢檢舉都毫無忌諱,權貴們相當討厭他。竇憲的弟弟夏陽侯竇瓌想與樂恢結交,樂恢謝絕不和他來往。竇憲兄弟行為放縱,又忿恨樂恢不依附竇氏。[7]
參考資料
- 《後漢書·樂恢傳》:樂恢字伯奇,京兆長陵人也。
- 《太平御覽·卷三百八十四》:父爲縣吏,得罪,令收將殺之。恢時年十一,常於府寺門晝夜號泣,令聞之,即解其父。
- 《後漢書·樂恢傳》:父親,為縣吏,得罪於令,收將殺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門,晝夜號泣。令聞而矜之,即解出親。
- 《後漢書·樂恢傳》:恢長好經學,事博士焦永。永為河東太守,恢隨之官,閉廬精誦,不交人物。後永以事被考,諸弟子皆以通關被繫,恢獨皦然不污於法,遂篤志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雖貴不與交。信陽侯陰就數致禮請恢,恢絕不荅。
- 《後漢書·樂恢傳》:後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誅,故人莫敢往,恢獨奔喪行服,坐以抵罪。歸,復為功曹,選舉不阿,請托無所容。
- 《後漢書·樂恢傳》:同郡楊政數觿毀恢,後舉政子為孝廉,由是鄉里歸之。辟司空牟融府。會蜀郡太守第五倫代融為司空,恢以與倫同郡,不肯留,薦穎川杜安而退。諸公多其行,連辟之,遂皆不應。
- 《後漢書·樂恢傳》:後徵拜議郎。會車騎將軍竇憲出征匈奴,恢數上書諫爭,朝廷稱其忠。入為尚書僕射。是時河南尹王調、洛陽令李阜與竇憲厚善,縱舍自由。恢劾奏調、阜,并及司隸校尉。諸所刺舉,無所回避,貴戚惡之。憲弟夏陽侯瑰欲往候恢,恢謝不與通。憲兄弟放縱,而忿其不附己。
- 《後漢書·樂恢傳》:妻每諫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歎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諫曰:「臣聞百王之失,皆由權移於下。大臣持國,常以埶盛為咎。伏念先帝,聖德未永,早棄萬國。陛下富於春秋,纂承大業,諸舅不宜幹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經曰:『天地乖互,眾物夭傷。君臣失序,萬人受殃。』政失不救,其極不測。方今之宜,上以義自割,下以謙自引。四舅可長保爵土之榮,皇太后永無慚負宗廟之憂,誠策之上者也。」書奏不省。
- 《資治通鑑·卷四十七》:恢稱疾乞骸骨,歸長陵;憲風厲州郡,迫脅恢飲藥死。於是朝臣震懾,望風承旨,無敢違者。
- 《後漢書·樂恢傳》:時竇太后臨朝,和帝未親萬機,恢以意不得行,乃稱疾乞骸骨。詔賜錢,太醫視疾。恢薦任城郭均、成陽高鳳,而遂稱篤。拜騎都尉,上書辭謝曰:「仍受厚恩,無以報效。夫政在大夫,孔子所疾;世卿持權,春秋以戒。聖人懇惻,不虛言也。近世外戚富貴,必有驕溢之敗。今陛下思慕山陵,未遑政事;諸舅寵盛,權行四方。若不能自損,誅罰必加。臣壽命垂盡,臨死竭愚,惟蒙留神。」詔聽上印綬,乃歸鄉里。竇憲因是風厲州郡迫脅,恢遂飲藥死。
- 《後漢書·樂恢傳》:弟子縗絰輓者數百人,眾庶痛傷之。
- 《後漢書·樂恢傳》:竇氏誅,帝始親事,恢門生何融等上書陳恢忠節,除子己為郎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