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威海峡

槟威海峡马来语)又名槟城海峡英语:[1][2],是位于马来西亚槟城海域的一道海峡,海峡将槟榔屿与位于马来半岛威省隔开,最窄处宽约3公里,有槟威大桥槟城第二大桥连接两岸[3]。未来将建海底隧道或第三大桥连接威北槟岛

槟威海峡的跨海交通航运地图
槟威海峡
槟榔屿乔治市(上)和马来半岛北海(下)。
槟威海峡在马来西亚的位置
槟威海峡
槟威海峡
位置槟城
5.3371°N 100.35°E / 5.3371; 100.35
属于马六甲海峡
主要流入槟榔屿:
  • 槟城河

威省:

  • 北赖河
  • 穆达河
所在国家马来西亚
最大宽度3(1.9英里) - 11.265(7.000英里)
岛屿阿曼岛, 葛东岛, 木蔻山岛
槟榔屿:

威省:

历史

槟城海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4]。乔治市自 1786 年建市以来,它一直依赖槟威海峡作为槟岛的重要航道。直到20世纪70年代,主要的港口设施一直都位于乔治市的海墘码头。在19世纪时,在,海墘码头进行了填海工程加深了海域,使大型船只能够停靠在城市海滨。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的三个月,槟威海峡爆发槟城之役。1914年10月28日,德国埃姆登号小巡洋舰在槟威海峡击沉了俄国防护巡洋舰珍珠号法国驱逐舰火枪号。在这起事件中,共造成珍珠号上的89名海兵丧生,其中的82名死者埋葬于岛上的西方路基督教墓园(Western Road Cemetery),12名军官被埋葬在木蔻山岛(Pulau Jelajak)上。此外,法国火枪号沉没,德国埃姆登号对余下的三十六名法国官兵展开救援上船,但其中三人随后重伤不治,其余阵亡者中还包括舰长菲利斯.德环(Félix Théroinne)。埃姆登号的人员在这一系列事件中没有受伤,成功逃离了槟城海域。[5]

在1914年发生的槟城之役,此地图由纽约时报所刊登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盟军也在槟榔屿海峡布下水雷,利用空投水雷阻碍日本商船。[6]

1974年,槟城港的货运设施转移到海峡对岸的北海。因此,货物和集装箱运输主要在北海处理,而乔治市的码头至今仍在接待邮轮。仅在 2015 年,乔治市的瑞天咸码头就记录了 145 次靠港,为马来西亚最高。同时,北海的港口设施在 2013 年处理了超过 120 万个标准集装箱的货物,使其成为马来西亚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参考文献

  1. Bjorn Kjerfve (1987) Oceanographic Observations and Numerical Modeling of Circulation and Dispersion in Penang Strait, Malaysia. Belle W. Baruch Institute for Marine Biology and Coastal Research,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2. . 星洲日报. 2015-03-27.
  3. History Of Penang Bridge 存盘,存档日期2015-05-18..: PenangBridge.com.my, 2015-5-8
  4. . [2023-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6).
  5. . 即食历史. [2023-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9).
  6. Paul H. Kratoska. . C. Hurst & Co. Publishers. 1998: 296–. ISBN 978-1-85065-284-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