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志

梅志1914年5月22日—2004年10月8日),原名屠玘華,又名屠琪(或屠棘),女,祖籍江苏武进,生于江西南昌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文学作家和传记作家[1]

1933年12月胡风与梅志

生平

1914年5月22日(农历四月二十八日),梅志生于南昌。父亲屠伯恺是清朝秀才,教书为生,家庭贫困。1931年,梅志随全家迁居上海后,经介绍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1933年夏,梅志在左联结识了胡风,在胡风指导下开始写作。1933年底,与胡风结婚。1934年写成散文《受伤之夜》,自此以笔名“梅志”发表作品[1]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胡风、梅志夫妇携长子张晓谷去武汉,后转重庆。梅志在重庆生下女儿张晓风[2]

1941年皖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组织文化人撤退,一部分赴香港,一部分赴延安去,胡风一家被安排去香港。到香港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香港。胡风一家随“抢救文化人”的东江游击队抵达桂林,在桂林居住一年后又回重庆。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胡风一家才回到上海。胡风因一直从事左翼文艺,上了中国国民党的黑名单,所以在1948年经中共地下党安排,秘密经香港转赴东北解放区。梅志和孩子们则留在上海。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胡风随中共中央统战部北京参加第一次文代会,会议结束后回上海与梅志和孩子们团聚[2]

1952年5月,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10周年,舒芜反戈一击,在《长江日报》发表《从头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被《人民日报》全文转载,并配发胡乔木写的编者按称“存在着以胡风为首的一个文艺上的小集团”。 此时开始公开批判胡风。当时胡风在北京居住,但经常回上海看望梅志和孩子们。梅志当时是上海作协会员,无正式工作,从事儿童文学创作。1953年8月,胡风将全家接到北京定居,这时胡风已被安排到《人民文学》杂志当编委[2]

1955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关于胡风反党集团的一些材料》,将胡风等人定为“反党集团”,在全国开展大规模批判运动,“胡风分子”陆续被捕。1955年5月17日,胡风被公安部门逮捕,梅志也在胡风被捕数小时后被逮捕。梅志的罪名是帮胡风抄写《三十万言》。在看守所,工作人员劝梅志同胡风划清界限,但被梅志拒绝,梅志坚信胡风无罪。1961年,梅志的母亲逝世,应家属要求,梅志被释放回家奔丧,此后未收监。1965年,经过再三请求,梅志获准到秦城监狱探望胡风。梅志到秦城监狱共探监三次。1965年11月,梅志被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骨干,因“宽大处理”免予刑事处分;胡风接受审判,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后允许监外执行。1965年底,胡风回到北京家中。1966年2月,胡风被送往四川,梅志与胡风同行。尚未成年的两个孩子张晓风、张晓山留在北京。胡风、梅志夫妇住在成都市内一个小院,由四川省公安厅人员看管[2]

1966年8月,因文化大革命已开始,胡风、梅志夫妇被连夜送往芦山的一个偏僻的劳改茶场。1966年底,胡风被单独押回成都。起初在看守所,后送到四川省大竹县的四川省第三监狱,并经四川省革委会以“现行反革命罪”改判为无期徒刑。梅志当时仍留在芦山的劳改茶场。胡风在监狱得精神分裂症后,梅志被调到大竹县的四川省第三监狱,狱方给胡风、梅志夫妇一个小房子单独居住[2]

粉碎“四人帮”后,狱方将胡风送到四川成都治疗,并让胡风参与揭发“四人帮”罪行,写姚文元张春桥的情况。1979年1月,胡风、梅志夫妇获得释放,重回北京。晚年,梅志一直为胡风的平反而奔走[1][2]

2004年10月8日,梅志在北京病逝,享年90岁[1]

著作

儿童文学
  • 《小麵人求仙记》
  • 《小红帽脱险记》
  • 《小青蛙苦鬥记》
  • 《梅志童话诗集》
  • 《梅志童话选集》
  • 《听来的童话》
回忆录
  • 《往事如烟——胡风沉冤录》
  • 《胡风传》
  • 《伴囚记》
  • 《在高墙内》
  • 《我与胡风》
散文集
  • 《花椒红了》
  • 《长情赞》(胡风、梅志合作)

家庭

  • 丈夫:胡风
  • 子:张晓谷
  • 女:张晓风
  • 子:张晓山

参考文献

  1. 王艳芳,胡风夫人梅志,半月选读2010年第16期
  2. . 新浪. 2008-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