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振

桓振—405年),字道全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末期人物,征西將軍桓豁孫,冠軍將軍桓石虔之子。桓玄敗死後繼續領導桓楚餘眾對抗東晉,終因兵敗被殺。

生平

桓玄任荊州刺史時,桓振曾任為揚武將軍、淮南太守,後又遷任江夏相。但任內就因為以兇橫而被黜免。正因為桓振不修行檢,故桓玄後來雖然掌政甚至篡位,重用桓氏子弟時都沒有任用桓振。

元興三年(404年),劉裕等起兵討伐桓玄,桓玄兵敗西逃,終在入蜀時被殺。當時荊州治所江陵(今湖北江陵)亦為晉軍所佔,桓振就藏匿於華容浦(今湖北監利縣北)。駐軍巴陵(今湖南岳陽)的桓玄舊將王稚徽派人向桓振假稱桓歆已攻陷建康、馮稚已奪取尋陽,率軍西追桓玄的劉毅亦在敗退。桓振聞訊大喜,聚眾黨數十人襲擊江陵,而當時劉毅等又確因以為大局已定,大軍久久都未到江陵,在桓謙也率眾響應下,桓振順利攻下江陵。

桓振入城後先殺投晉的荊州別駕王康產及南郡太守王騰之[1],又到晉安帝所在的南郡府,騎著馬,揮著武器直入安帝階下,得知桓玄之子桓昇已死後大怒,更想殺晉安帝,只在桓謙苦求下才放棄此念頭,並由桓謙等奉還國璽給安帝。不過桓振將心腹都安置在晉安帝身邊,又自任為都督八州諸軍事[2]、鎮西將軍、荊州刺史。又為桓玄舉哀,上「武悼皇帝」諡號。

桓振雖然佔有江陵,不過桓氏殘餘勢力僅維持在荊州一帶,桓振亦感嘆:「公(桓玄)當日不任用我,導此這個下場。假若公還在,我當前鋒,天下就大定了。現在只佔有江陵,哪裏是歸處呀?」於是縱情酒色,又肆意誅殺,殘害不少人。同年劉毅攻滅王稚徽,何無忌等又於馬頭(今湖北公安縣東北)擊敗桓謙,於是乘勢進攻江陵。桓振在靈溪與何無忌作戰,大敗對方,令晉軍退還尋陽(今江西九江市)。

義熙元年(405年)正月,南陽太守魯宗之起兵進攻襄陽(今湖北襄陽市),桓振所任命的雍州刺史桓蔚出走江陵。不久劉毅等兵臨馬頭,桓振挾持著晉安帝到江津(今湖北江陵南),派使者要求東晉割讓荊、江二州,以換取晉安帝,但為劉毅所拒絕。兩日後魯宗之擊敗桓振部將溫楷,進屯江陵城北十多里外的紀南城。桓振於是留桓謙等守江陵,自率軍隊進攻魯宗之。桓振雖然大敗魯宗之,但江陵卻遭劉毅攻佔,桓振回軍時看見江陵城中起火,自知江陵已陷落,部眾都潰散,於是唯有逃到溳川

同年三月,桓振自鄖城(今湖北安陸)進攻江陵,荊州刺史司馬休之戰敗出逃,桓振於是再次攻陷江陵,並自稱荊州刺史。建威將軍劉懷肅因而領兵進攻桓振,並與桓振於沙橋(今湖北江陵西)大戰。桓振兵力雖少,但士兵們都奮力作戰,桓振勇冠三軍,每次交戰都怒目進擊,沒有人敢阻擋他[3]。劉毅亦派了廣武將唐興協助劉懷肅,當時桓振酒醉且受了箭傷,唐興於是成功斬殺桓振,並收復江陵。

註釋

  1.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三》元興三年:「(五月)辛巳,荊州別駕王康產奉帝入南郡府舍,太守王騰之帥文武為侍衞。」
  2.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三》作「都督八郡諸軍事」,今據《晉書·桓振傳》及《建康實錄》作「都督八州諸軍事」
  3. 《建康實錄·卷第十一》:「振勇軍三軍,每一合戰,瞋目橫矛,眾不敢逼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晉書·卷074》,出自房玄齡晉書

參考資料

  • 晉書·卷四十四·桓振傳》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三及一百一十四)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