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窑

柴窑,据记载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954年)河南郑州(一说开封),本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御窑,所以从北宋开始称为柴窑。但是至今未发现实物及窑址,故不在当代公认的五大名窑钧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之列。

周世宗帝柴荣曾御定御窑瓷:“雨过青天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以象征未来国运如雨过天青。

兰浦郑廷桂在《景德镇陶录》一书中也说柴窑瓷:“滋润细媚,有细纹,制精色异,为诸窑之冠”,还说柴窑瓷久不可得,得到残件碎片,也当珍宝,用作服饰、帽饰;柴窑瓷片光芒夺目,如飞箭一般。

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道:“柴窑最贵,世不一见"。据明人曹昭写的《格古要论》记载柴窑:青如天、明如镜、声如磬、薄如纸”。柴窑黃土胎,滋润细媚有细纹,制精色异,器型古雅,上手輕如無物。。黃土胎即是未塗釉的底足部呈现瓷胚本来的粗黄色。

古傳柴窑有八色。其他资料记载也有多种,颜色不光只在天青色(即藍色),还有黑、黄、白、橙紅、芝麻酱色(又稱茶葉末)多种。清宫所藏幾枚傅是柴窑皆黑而無青者,清人楊望泰就誤認為柴瓷"其色黄".《古玩指南》曰:"所谓'青如天'乃淡蓝之青瓷也,柴窑以天青色为主,其他尚有虾青、豆青、豆绿等色,更又有一种不上釉者,呈现黄土色,即后代所谓铜骨(金胎)也。

柴窯出自五代,工藝及物料應用都是承傳自唐代三彩器之陶胎單色釉。所以其特徵與唐三彩單色釉九成相似。因是薄陶與瓷之混合製品,所以極輕,也為何是黃土胎。唐三彩單色釉表面銀寶光強烈因而被古人稱讚明如鏡。因薄陶所以輕如無物,易碎,也因此只能作裝飾擺件而非日用器。

柴窯之繼承品就是北宋汝窯,也就宋徽宗命人找尋“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之天青色瓷器。柴窯出處應是張公巷,因張公巷是五代周世宗之御用官窯。傳世柴窯(註:倘未被官方確認),據民國二戰押店行內及現今市場消息,多出自河南平頂山老鄉之手。

参考

  • (清)兰浦原著、郑廷桂增补,连冕 编注 《景德镇陶录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年 ISBN 7806037926
  • 文震亨 原著,(2005),山东画报出版社《长物志图说》。 ISBN 7-8603-779-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