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埃文斯·休斯

查尔斯·埃文斯·休斯Charles Evans Hughes1862年4月11日—1948年8月27日),美国政治家,曾任纽约州州长美国国务卿美国首席大法官。他在20世紀初是信奉傳統古典自由主義進步主義的代表。

查尔斯·埃文斯·休斯
1931年时的休斯
第11任美国首席大法官
任期
1930年2月24日—1941年6月30日[1]
提名赫伯特·胡佛
前任威廉·霍华德·塔夫脱
继任哈伦·菲斯克·斯通
第44任美国国务卿
任期
1921年3月5日—1925年3月4日
总统沃伦·盖玛利尔·哈定
卡尔文·柯立芝
前任班布里奇·科尔比
继任弗兰克·B·凯洛格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任期
1910年10月10日—1916年6月10日[1]
提名威廉·霍华德·塔夫脱
前任戴维·乔西亚·布鲁尔
继任约翰·赫辛·克拉克
第36任纽约州州长
任期
1907年1月1日—1910年10月6日
前任弗兰克·希金斯
继任贺拉斯·怀特
个人资料
出生(1862-04-11)1862年4月11日
 美國紐約州沃倫縣格倫斯瀑布
逝世1948年8月27日(1948歲—08—27)(86歲)
 美國马萨诸塞州奥斯特维尔
政党共和黨 共和黨
配偶Antoinette Carter
儿女4,包括小查尔斯·埃文斯·休斯
学历柯盖德大学
布朗大学 (文学士)
哥伦比亚大学 (法学士)
签名

簡介

休斯是一个神童。他六岁时就觉得公共学校无聊、限制他的才能,因此他向他的父母提出了一个家庭教育的计划。他的父母批准了这个计划。他12岁时他的家庭搬到纽约州纽约市,他的父母让他进入公共学校。他13岁时从高中毕业,成绩是班里第二名。他的父亲是从威尔士移居美国的衛理宗神职人员,但是到美国后他改为浸信宗。休斯随他父亲信奉浸信宗。

他在麦迪逊学院(今天的柯盖德大学)待了两年,然后转到布朗大学。1881年他19岁时大学毕业,是他班级中最年轻的,获得了第三高的奖赏。此后他在纽约州德里的德拉维尔学院里教授希腊语拉丁语代数来赚钱准备进入法学学院。1882年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1884年他以最高奖赏毕业。

1885年他与他后来的夫人相识,他的夫人是他工作的律师办事处的高级合伙人的女儿。1888年两人结婚。他们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1891年他离开了他工作的律师办事处,成为康奈尔大学的教授,但是1893年他又回到了原来的办事处。

1905年他被指命为纽约州议院能源价格调查委员会的顾问。他揭露的腐败现象导致了纽约市天然气价格下跌。此后他被指命调查纽约保险业

1906年他在纽约州州长选举中击败民主黨的威廉·赫斯特,从1907年至1910年他任纽约州州长。1908年威廉·霍华德·塔夫脱聘请他任美国副总统,但是他拒绝了。

此后他被任命为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他从1910年10月开始任职。1916年6月16日他辞去最高法院的职务,作为共和党竞争美国总统的候选人。他以些微差距败给了民主黨的伍德罗·威尔逊,此后他回到他的老公司又开始当律师。

1920年休斯赞成签署建立國際聯盟的条约。

从1921年至1925年他在沃伦·盖玛利尔·哈定卡尔文·柯立芝兩位共和黨總統任內擔任美国国务卿

1921年他组织了华盛顿会议来调谐列强的海军力量。此后他又回到了他过去的公司,他是当时美国最热门的律师之一。

从1925年至1930年他50多次在最高法院出庭。从1926年至1930年他还是国际常设仲裁院的成员,从1928年至1930年他还兼任设在荷兰海牙常设国际法院的法官。

1930年共和黨的赫伯特·胡佛任命休斯为美国首席大法官,休斯出任此职至1941年退休。

作为首席大法官,他極力反对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新政,並试图反對扩大总统对最高法院的影响的法案。在最高法院中休斯一般被看作是温和保守派的。在他的判决中他捍卫了新闻自由的权利,同时也同意罗斯福新政是合法的。

1948年8月27日休斯在马萨诸塞州奥斯特维尔逝世。

參考

  1. . www.supremecourt.gov. Washington, D.C.: 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 [2019-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15).
政党职务
前任者:
威廉·霍华德·塔夫脱
共和黨总统候选人
1916
繼任者:
沃伦·盖玛利尔·哈定
官衔
前任者:
弗兰克·W·希金斯
纽约州州长
1907–1910
繼任者:
贺拉斯·怀特
前任者:
班布里奇·科尔比
美国国务卿
1921–1925
繼任者:
弗兰克·B·凯洛格
司法职务
前任者:
戴维·乔西亚·布鲁尔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1910–1916
繼任者:
约翰·赫辛·克拉克
前任者:
威廉·霍华德·塔夫脱
美国首席大法官
1930–1941
繼任者:
哈伦·菲斯克·斯通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