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

学名),又称𪲛,是茄科枸杞属的一个物种,果实称枸杞子,嫩叶称枸杞头,其根皮称为地骨皮。与本种相似的近缘物种有宁夏枸杞),两者经常用作中药及补品食用[3]。其英文常用名直译为狼莓(wolfberry)。

枸杞
枸杞的果实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菊类植物 Asterids
目: 茄目 Solanales
科: 茄科 Solanaceae
属: 枸杞属 Lycium
种:
枸杞 L. chinense
二名法
Lycium chinense
Mill., 1768
异名[1][2]
  • Lycium barbarum var. chinense (Mill.) Aiton
  • Lycium megistocarpum var. ovatum (Poir.) Dunal
  • Lycium ovatum Poir.
  • Lycium potaninii Pojark.
  • Lycium rhombifolium Dippel
  • Lycium sinense Gren.
  • Lycium trewianum Roem. & Schult.

形态

落叶灌木,高1.5~2米;枝条细长,先端常弯曲,茎丛生有短刺;叶卵状披针形,互生或数片丛生;夏秋开淡紫色花,一二朵簇生;卵圆形红浆果;扁肾形种子[3]

中药

本种的果实、根皮及叶子均可入药[3][4]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5]

枸杞子

枸杞子

枸杞子是摘取枸杞果实晒干而成,又称作地骨子、甘杞、杞子、枸忌、苦杞、血杞、天精子,为平性中药[3][4]

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6]。枸杞子色赤属火,因能补精壮阳,故俗谓:离家千里,勿食枸杞[7][8]

地骨皮

地骨皮是剥取枸杞根皮,以熟甘草汤浸一宿后干燥而成[5],又称作杞根、地节、红月附根、狗奶子棍、地仙,为凉性中药[3][4]

地骨皮性味甘淡而寒,可降肺中伏火,泻肝、肾虚热,凉血而补正气。[8]

天精草

天精草是摘采枸杞叶后洗净而成,又称作地仙苗、甜菜、枸杞尖、枸杞苗、枸杞菜、枸杞头。[9]

天精草性味苦甘而凉,可清上焦心、肺客热,亦可代茶而止消渴。[8]

图片

参考文献

  1. . [2019-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30).
  2. . [2019-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30).
  3. 枸杞 Lycium chinense Mill. 见: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67卷第1册.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8: 15.
  4. 枸杞 Gouqi.: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 2017-5-10..
  5. 李时珍. .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1596 [2021-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5).
  6. 刘国信. 枸杞保健功效好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亚太中医药网, 2017-5-11
  7. 枸杞子. 见:陈嘉谟. 本草蒙筌, 1565.
  8. 汪讱庵. .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1935 [2021-03-29].
  9. . 中医药博物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7).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枸杞
  • 宁夏枸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 枸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 枸杞子 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 地骨皮 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枸杞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植物名实图考·枸杞》,出自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