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龍屬

林龍屬學名Hylaeosaurus)又名森林龍叢林龍海拉爾龍,是種原始甲龍亞目恐龍,是理查·歐文(Richard Owen)在1842年提出恐龍總目的第一次定義時,所參考的三類動物之一,而且是當中最不清楚的。在1832年,吉迪恩·曼特爾(Gideon Mantell)在英格蘭南部蘇塞克斯的森林發現林龍的標本。因此林龍的屬名是由古希臘文的「υλη」(即森林)加上「σαυρος」(蜥蜴)而來。標本目前存放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並保存在被發現時的石灰岩內。這個標本是這個林龍的最完整標本。牠是第一種被發現的甲龍類,也是繼斑龍曼特爾發現的另一種禽龍之後,第三種被確認是恐龍的動物。

林龙属
化石时期:下白堊紀
正模标本NMH R3775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
科: 结节龙科 Nodosauridae
属: 林龙属 Hylaeosaurus
Mantell, 1833
模式種
武裝林龍
Hylaeosaurus armatus

Mantell, 1833
異名

描述及環境

林龍的化石,仍位於母岩中
1871年所繪製的林龍素描

林龍生存於下白堊紀凡藍今階貝里亞階,約1億3500萬年前的。吉迪恩·曼特爾原先估計牠們約有7.6米長,或約是當時其他恐龍禽龍斑龍的一半長度。目前估計林龍只有約6公尺長[1]

林龍是相當典型的裝甲恐龍,在其肩膀處有三根長尖刺,臀部有兩根尖刺,以及沿背部有三列裝甲。尾巴可能還有一列裝甲。林龍的頭部很長,較像結節龍多於甲龍。頭部前有喙狀嘴,顯示牠們可能是吃地面上的低矮植物

分類

林龍的復原圖

模式種武裝林龍H. armatus),是在1833年由吉迪恩·曼特爾描述、命名的,當時是林龍屬的唯一物種。牠們的化石只有兩組部份骨骼、一些尖刺與鱗甲、以及其他不同的小型碎片。最完好的標本是一組骨骼的前半段,但缺乏了大部份的頭部,只有在石灰岩表面的部份可供研究。

Polacanthoides ponderosus、康氏林龍(H. conybearei)、以及歐文氏林龍(H. oweni)過去曾被認為是獨立的物種,但目前都已確定為武裝林龍的異名。曾有科學家提出林龍與多刺甲龍其實是同一物種,但兩者的骨骼結構上卻有數處的不同。

林龍的鱗甲

歷史

林龍的第一個化石是在薩西克斯郡發現。在懷特島法國亞爾丁還發現其他的化石,但在法國發現的化石可能是屬於多刺甲龍的。在1833年,吉迪恩·曼特爾將他的發現出版了平版印刷,之後在1840年出版了另一幅繪圖。

曼特爾原先提出林龍的意思是「森林蜥蜴」,是以化石發現地的蒂爾蓋特森林來命名。後來,他又指出這是指「威爾德的蜥蜴」,即以發現林龍的早白堊紀威爾德岩層來命名;威爾德(Wealden)也帶有森林的意思。

武裝林龍的種小名意為「有裝甲的」,是因在牠們的背部有多排尖刺,尾巴可能也有。

參考資料

  1. Palmer, D. (编). . London: Marshall Editions. 1999: 157. ISBN 1-84028-152-9.
  • G. A. Mantell. 1833. The Geology of the South-East of England. Longman Ltd., London
  • Nopcsa, F., 1928, Palaeontological notes on Reptiles: Geologica Hungarica, Series Palaeontologica, tomus, 1, -Pasc. 1, p. 1-84.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