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施厝坪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東施厝坪地區為一街庄,稱為「施厝坪庄」,隸屬於南投堡。該庄北與草尾嶺庄為鄰,東與林仔庄、半山庄、牛運堀庄、三塊厝庄、茄苳腳庄為鄰,南邊及西邊為武東堡的施厝坪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南投廳。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該庄編入「南投區」,隸屬於南投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南投區仍隸屬於南投廳。1920年(大正九年),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並改名為「東施厝坪」大字,隸屬於臺中州南投郡南投街[3]。
戰後南投街改制為南投鎮,隸屬於臺中縣,大字亦改制為里。1950年10月,中、彰、投分治,南投鎮改隸屬南投縣。1981年,南投鎮升格為南投市。
交通
縣道139號(八卦路、八德路、八卦路、嶺興路)是彰化至鹿谷初鄉的道路,大致以縱向由東施厝坪地區西北角蜿蜒入境後,沿西部邊界地帶而行,經施厝坪聚落西側外環道後至橫山聚落北郊的縣道139乙線起點路口,轉東南東再轉東北東再轉東以至出境。由該道路向北可前往芬園與員林/大村/花壇交界地帶、花壇與彰化交界地帶、彰化市區並止於省道台1線路口;向東可前往南投市區、中寮、集集、鹿谷等地。[1][4][5]
縣道139乙線(八卦路、八卦路3巷、八卦路)是橫山至名間的道路,其西北側端點位於本地區西部邊界南側,也就是橫山聚落北郊的縣道139號轉角路口。由此向南轉南南西出境後,可前往西施厝坪南端、西施厝坪與許厝寮交界地帶、廍下、皮子寮、赤水、弓鞋、松柏坑、頂新厝、名間並止於省道台3線路口。[1][4][5]
鄉道投20線(登施路)是施厝坪至樟樹公的道路,其西側端點位於本地區西部邊界中央偏北施厝坪聚落的縣道139號舊線(八卦路)路口。由此向東蜿蜒而行,其後轉東北東出境後可前往半山、林子並止於省道台3線路口。[1][2]
鄉道投30線(八卦路、八卦路36巷)是橫山至虎山坑的道路,其西北側端點位於本地區西部邊界南側,也就是橫山聚落北郊的縣道139乙線路口。由此向東南東轉南南西再轉南微東進入橫山聚落,其後順路轉西再轉南再繞彎道轉西南再轉南,至八卦路36巷路口續向南再轉東沿本地區西南部邊界及南部邊界蜿蜒而行,出境後可前往茄苳腳西南端、大庄與廍下交界地帶、大庄南部、大庄與田子交界地帶、田子西南部、下新厝並止於省道台3線路口。[1][2][6]
景點
參考文獻
- 《臺灣堡圖》,臺灣總督府,1904年
- 《南投縣南投市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5年12月
-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灣總督府
- 《南投縣行政區域圖》
- 《彰化縣行政區域圖》
- 《南投縣名間鄉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