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基·龙尼

伊迪丝·龙尼,人称杰基·龙尼英語:1919年10月13日—2009年6月14日)是一位美国极地探险家,是第一位参与南极探险的美国女性。龙尼以历史学者和新闻记者的身份参与了1947年至1948年的龍尼南極研究遠征,在探险中记录日志、撰写新闻稿,还协助科学研究,成为首位在南极探险队中担任正式工作的女性。此次远征在南极停留15个月,杰基也成为历史上最早在南极过冬的两位女性之一。她在首次南极探险后开始向公众介绍南极知识和探险经历,还曾多次返回南极,在商业旅行中举行讲座。1971年,杰基·龙尼和丈夫一起抵达南极点,她因此成为历史上第七位到达南极点的女性。南极洲的龙尼冰架伊迪斯伦内地即是以她的名字命名。

伊迪丝·“杰基”·龙尼
龙尼于1947年
出生
伊迪丝·安娜·马斯林

(1919-10-14)1919年10月14日
美国马里兰州巴爾的摩
逝世2009年6月14日(2009歲—06—14)(89歲)
美国马里兰州贝塞斯达
国籍 美國
母校喬治華盛頓大學
职业探险家、作家
知名于第一位参与南极探险的美国女性
配偶芬恩·龙尼
1944年结婚—1980年结束)

早年生活和事业

杰基·龙尼原名伊迪丝·安娜·马斯林,于1919年10月13日出生在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1][2]她的父亲是查尔斯·杰克逊·马斯林(),母亲是伊丽莎白·马斯林()。马斯林一家住在巴尔的摩郊区,传统而恪守礼节。伊迪丝在女童军的一次夏令营中起了一个昵称“杰基”(),这个名字之后也伴随她一生。[1]

杰基·龙尼16岁时从巴尔的摩东部高中()毕业,之后进入俄亥俄州伍斯特学院学习,在这里度过两年后转入华盛顿特区喬治華盛頓大學[3][4]龙尼1940年自乔治华盛顿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主修历史专业、辅修英语。[1][2][3]她在國家地理學會公务员委员会任职数月后,[4]进入美国国务院担任打字和文件归档的工作。[5]杰基在国务院工作了五年,曾担任近东和远东文化事务部门的国际资讯专家。[3]

首次南极探险

1942年,杰基经友人介绍结识了42岁的挪威极地探险家芬恩·龙尼,两人都喜爱滑雪,于是一拍即合,于1944年3月18日结为夫妻。[1][5]二战后,芬恩·龙尼计划率队前往南极探险,杰基原本打算留在华盛顿特区处理相关的新闻事务。1947年,杰基前往德克萨斯州博蒙特为丈夫送行,随身只携带了一些简单的衣物和高跟鞋,准备停留两周后就返回。然而在丈夫的极力邀请下,她于1月25日与探险队一起登船出发,陪同队伍到达巴拿马,计划从这里回国。芬恩随后又力劝她送队伍前往智利瓦爾帕萊索后返回。抵达智利后,芬恩称自己缺少妻子的语言才能,无力为赞助探险的北美报业联盟撰写新闻稿,坚持与杰基一同前往南极。[1][2][5]她最终同意了丈夫的请求,向国务院寄去了辞呈[4],在蓬塔阿雷纳斯购买了探险必备的衣物装备[5],还拉上探险队飞行员哈利·达灵顿()的加拿大籍妻子珍妮·达灵顿一同加入。杰基就此开始首次南极之行,成为首位参加南极探险的美国女性。[1][2]

此次南极远征共有21名男性队员和2名女性队员参与,历时15个月,[6][1][2][5]期间驻扎在斯托寧頓島瑪格麗特灣的基地。[1][6]杰基和珍妮·达灵顿也是历史上最早在南极过冬的两位女性。[1][7][8]

杰基·龙尼是历史上首位在南极探险队中担任正式工作的女性。在这次探险中,她担任了历史学者和新闻记者的职责,每天撰写探险日志,记录此行的成果。她为探险活动撰写新闻稿,发给北美报业联盟和《纽约时报》,但常常只署丈夫的姓名。杰基还参与科学工作,协助队伍中的地震学家测量记录地震和潮汐数据。[1][2][4][9]她还绘制了威德尔海海岸线地图,这是当时地球上最后一段不为人知的海岸。[9]

杰基记录的日志中收录了探险途中遇到的挑战和收获,还添加了个人心得和评论,[5]之后成为芬恩撰写《征服南极》()一书的重要依据。[3]但此次远征成员在探险中争吵和冲突不断,杰基称自己“不愿想起那种痛苦”,因此在探险结束后40多年间没有翻开过自己写下的日志。[5][2][1]然而她也感慨探险过程中的自然风光惊艳夺目,对南极“充满敬畏”。[2]

后续经历

首次探险归来后,杰基曾发誓自己绝不再去南极。[1]她在1951年生下女儿凯伦(),之后又多次回到这片大陆。她还投身于相关的事业,曾戏称自己最终“嫁给了南极”。1959年(一说1957年[2]),杰基参加了阿根廷政府资助的首次南极商业游轮旅行。[1][3]1971年,罗尔德·阿蒙森到达南极点60周年纪念时,美国海军出资邀请龙尼夫妇一起前往南极点。杰基于是成为历史上第七位到达南极点的女性,两人也是历史上首对到达南极点的夫妇。[1][9][2]她还撰写文章、举行讲座介绍南极。她参与编写多部百科全书,并以客座讲师的身份参与了15次南极邮轮之行,介绍南极的知识和自己的探险经历。[9][2]1995年,杰基和女儿一同到访南极斯托寧頓島,回到她首次探险的基地。她在此行之前才首次阅读自己写下的探险日志,[5][1]并于2005年参考日志写下《南极第一夫人》()一书。[1]

杰基一生中还在全球旅行、举办讲座。[1][2]她曾获得美国国会颁发的南极探险奖章[1]女性地理学家协会颁发的杰出成就奖[10]和乔治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学院颁发的特别成就奖[3]。杰基曾于1978年至1981年间担任女性地理学家协会会长。她还是探险俱乐部美国极地学会的会员。[1][2]

1980年,芬恩·龙尼逝世后,杰基和女儿凯伦与探险俱乐部一起合作建立了芬恩·龙尼纪念奖(),每四年颁发一次,奖励在极地研究或探险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9]

2009年6月14日,杰基·龙尼在马里兰州贝塞斯达因癌症和阿兹海默症逝世,享年89岁。[1][2]

影响和纪念

在1947年至1948年的探险中,芬恩·龙尼发现并命名了伊迪斯伦内地()以纪念杰基。[1][2][9]之后的研究发现此处地貌比之前估计的更大,美国南極洲名稱諮詢委員會计划将这一地貌命名为“伊迪丝·龙尼冰架”,但在杰基的建议下更改为“龙尼冰架”,以纪念龙尼夫妇和芬恩·龙尼的父亲、阿蒙森南极探险队成员马丁·龙尼[1][2][9][11]

2002年,制作公司推出一部纪录片《冰上第一位女性》()介绍了龙尼的经历。[2]

参考来源

  1. Wilson, David M. . Polar Record: 191. 2009-12-07 [2018-03-23]. doi:10.1017/S003224740999017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7).
  2. Sullivan, Patricia. . Washington Post. 2009-06-18 [2018-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3. . Ronne Aantarctic Explorers. [2018-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3).
  4. . Ohio State University. [2018-03-23].
  5. Weinraub, Judith. . Washington Post. 1995-04-05 [2018-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2).
  6. Barnes, Bart. . Washington Post. 2017-09-11 [2018-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8).
  7. . The Antarctic Sun. 2009-06-19 [2018-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6).
  8. . National Museum of the U.S. Navy. [2018-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7).
  9. . Explorers Club. [2018-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7).
  10. . Society of Woman Geographers. [2018-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9).
  11. . SCAR Composite Gazetteer. [2018-04-0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