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聪明奖

杜聪明奖中华民国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今科技部)于2006年以杜聪明(1893年-1986年)为名所设置的奖项,以表扬在国外专业学术领域研究卓越、对社会有贡献,并对国际学术合作有热忱之学者专家,并提升中华民国的国际合作能量及国际学术地位[1]

这个奖项的运作方式,是由国家科学委员会与国际知名学术奖励机构签署合作协定,以交互颁奖方式表扬对方国家优秀学者专家。

德国宏博基金会(洪堡基金会)是杜聪明奖的第一个合作对象,将共同颁发杜聪明-宏博研究奖

历年得主

年份国籍/得奖者备注
2007年 德国/彼德·尤纳思弗赖堡大学生理系教授
 德国/克劳斯·普乐格马克斯-普郎克医学研究所固态电子研究所所长
2009年 德国/彼得·傅尔德马克斯-普郎克医学研究所复杂系统物理学教授
2010年 德国/于尔根·亨尼希弗赖堡大学医学物理系教授
2011年 德国/哈拉尔德·楚尔·豪森2008年诺贝尔奖得主
 德国/克劳斯·马伦马克斯-普郎克医学研究所教授
 德国/安斯加尔·于尔根奥地利维也纳工艺大学教授
2012年 德国/约翰诺斯·布赫曼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信息安全中心主任
2014年[2]雷诺·瓦塞亚琛工业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院教授
克劳蒂雅·菲斯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
2017年  德国/Hannah Monyer

参考数据

引用

  1. . 科技部科教发展及国际合作司(国际合作业务). 2014-09-11 [2015-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8).
  2. . 科技部.

数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