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尔伯特部 (绰罗斯氏)

杜尔伯特部托忒文ᡑᡈᠷᡋᡈᡑ dörböd卡尔梅克文dörvəd胡都木文ᠳᠥᠷᠪᠡᠳ西里尔蒙古文:;满语穆麟德转写durbet俄语:罗马化:derbéty)是瓦剌四部之一,姓绰罗斯氏,原居于准噶尔盆地北部额尔齐斯河一带。始祖为博罗纳哈勒也先曾孙)。一说即忽儿忽答孙楚王,其哈屯者密失与长子忽儿忽答孙楚王驻牧于扎布汗河,与次子阿失帖木儿太师分开,以后形成杜尔伯特部。一说阿失帖木儿之子阿力古多有子四人,博罗纳哈勒居幼。博罗纳哈勒自绰罗斯分出后,为纪念四兄弟之情,称其部为杜尔伯特。部落的名称来自于数词「四」(ᡑᡈᠷᡋᡈᠨ dörbön)的关联复数(associative plural)形式,表示“四人及其部众”。

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宴请归降的杜尔伯特部首领

乾隆十年(1745年)准噶尔部争汗位导致该部牵入战争。乾隆十八年(1753年),达瓦齐争得汗位后,又攻打杜尔伯特部,首领车凌车凌孟克车凌乌巴什率属下三千余户内附清朝[1][2]。隔年5月13日,乾隆皇帝于热河接见三车凌等数字首领,封车陵为亲王、车陵乌巴什为郡王、车陵孟克为贝勒。乾隆十九年分赛音济雅哈图左、右两翼盟(蒙古语西里尔字母)。左翼盟分11旗、21佐领,分布于乌布苏湖畔。右翼盟3旗、14佐领,附辉特2旗,分布于乌兰固木地区。每翼盟各设正副盟长1位,隶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1912年起归属蒙古国,1923年后与科布多其他地区一同被蒙古人民党政府改设为

封爵

特古斯库鲁克达赖汗一人;扎萨克和硕亲王一人;扎萨克多罗郡王一人;扎萨克多罗贝勒二人;扎萨克固山贝子二人;扎萨克镇国公一人,由贝子降袭;扎萨克辅国公二人;扎萨克一等台吉四人;辉特扎萨克一等台吉二人。

杜尔伯特汗世系

世代姓名年份备注
第一代车凌1756年-1758年1753年降清
第二代索诺木衮布1758年-1769年车凌子
第三代玛克苏尔札布1769年-1812年索诺木衮布子
第四代旺拉布1812年-1820年玛克苏尔札布子
第五代拉木札布1820年-1821年旺拉布子
第六代齐旺巴勒楚克1821年-1843年旺拉布弟
第七代密什克多尔济1843年-1848年齐旺巴勒楚克次子[3]
第八代散都克多尔济1848年-1854年满达拉长子[3]
第九代勒札勒喇布坦希哩珠特1854年-1863年散都克多尔济子[3]
第十代那克旺札勒禅1864年-1870年满达拉三子[3]
第十一代噶勒章那木济勒1870年-1912年巴咱尔扎那
密什克多尔济嗣子[3]
第十二代图们德勒格尔扎布1912年-1923年噶勒章那木济勒子

脚注

  1. 王国志,《杜尔伯特探源》,黑龙江民族丛刊,1992年第2期
  2. 《清史稿》〈列传三百十 籓部六〉
  3. 周学军、白剑光,《清史稿·藩部世表三》杜尔伯特部世表再订误,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523》,出自赵尔巽清史稿

参考书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