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翊云
李翊云(1972年11月4日—)是一位出生在北京,用英语写作的美籍华裔女作家,现为普林斯顿大学刘易斯艺术中心创意写作教授。
李翊云 | |
---|---|
![]() | |
出生 | ![]() | 1972年11月4日
国籍 | ![]() |
语言 | 英语 |
母校 | 北京大学 爱荷华大学 爱荷华作家工作坊 |
职业 | 作家 |
儿女 | 2 |
奖项 | 麦克阿瑟奖 古根海姆奖 |
网站 | yiyunli |
生平
李翊云生于北京,父亲是核子物理学者,母亲是教师[1]。
1991年,李翊云毕业于北京四中;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现生命科学学院),随后赴爱荷华大学攻读免疫学博士学位。1997年,她加入了一个社区写作培训班[1],发现自己很喜欢写作,于是放弃免疫学专业,于2000年时以免疫学硕士学位毕业。在医院里工作了两年后,2002年进入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坊,攻读艺术创作硕士,开始发表作品,并于2005年获艺术创作硕士学位[2]。
她早期的创作均为英文短篇小说,曾在《纽约客》和《巴黎评论》上发表。2005年结集出版的《千年敬祈》,收录了十篇故事,大多以改革开放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背景,写的是小人物的悲欢——贵族学校的清洁女工,股票市场中失意的退休教师,毕业分配回老家教书的英语老师,内蒙插队知青的后代等。其中的两篇,《内布拉斯加公主》及同名短篇,由导演王颖改编成为电影《千年敬祈》(2007)。
2012年,李翊云因精神崩溃,两度尝试自杀。康复后,她对写小说失去兴趣,整整一年里,她专注于阅读多部传记、回忆录、日记和杂志。据她所言,阅读关于他人生活的文本“是一种慰藉”。她在2017年出版的回忆录《亲爱的朋友》中讲述了自己的抑郁经历。
在该书出版几个月后,她十六岁的长子文森特自杀身亡,这成为她在2019年小说《理由结束的地方》中探讨的内容。2024年2月16日十九岁次子詹姆斯在普林斯顿大学校门口撞火车身亡,因火车临到站鸣笛声音很响,疑似主动轻生。[3]
获奖
出版作品
- 《A Thousand Years of Good Prayers》《千年敬祈》, 蓝灯书屋, 2005年.
- 《The Vagrants》《漂泊者》,蓝灯书屋, 2009年.
- 《Gold Boy, Emerald Girl》《金童玉女》,蓝灯书屋, 2010年.
- 《Kinder Than Solitude》《比孤独更仁慈》,蓝灯书屋, 2014年.
- 《Where Reasons End》《理由结束的地方》,蓝灯书屋,2019年.
- 《Must I Go》《我该走了吗》,蓝灯书屋,2020年.
- 《The Book of Goose》《鹅之书》,法勒、斯特劳斯和吉鲁,2023.
文选
- 最佳美国短篇小说集 《Best American Short Stories》2006 "After a Life"
- 最佳美国短篇小说集 《Best American Short Stories》2009 "A Man Like Him"
- Laura Furman 编辑 (编). . . 蓝灯书屋. 2008. ISBN 9780307280343.
评论
李翊云的短篇小说集《千年修得共枕眠》让人将她与安东·帕夫洛维奇·契诃夫与爱丽丝·门若相提并论[5]。 |
凭借其有分寸的含蓄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再加上不留情的洞察力,《漂泊者》是一部拥有伟大的道德情操和尊严的作品。近年来,很少有作家可以说是严肃的,然而李翊云却散发着非比寻常的严肃,就是在年龄比她大两倍的作者中,这也是很少见的。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专制体制下为政治而背叛亲友的纪事录,《漂泊者》可以算是一部经典之作,我多年来没有读到如此引人注目的作品[6]。 |
旧金山纪事报吴帆:
《金童玉女》饱渗着寡苦、孤独、病坏、婚变、悲伤、死哀、贫困和遭剥夺之痛……李的小说集当以其深谙世事和诚实正直赢得礼赞,这往往源于她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政治,及其对普通人之冲击的深刻理解。李历来引威廉·特雷弗(William Trevor)为对自己影响最大者之一。像特雷弗一样,她多写孤独、丧亲和怜悯;亦如特雷弗,她同情笔下所有不完美的人物,甚至包括那些最坏的和最不讨人喜欢的人。[4]。 |
参考数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