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1],字伯纪,福建邵武人,生于无锡东乡胶山,故自号梁溪居士(梁溪为无锡古称)。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与赵鼎、李光和胡铨合称“南宋四名臣”。

李纲・『晩笑堂竹荘画传』
生平
李纲生于宋神宗元丰六年闰六月十日(1083年7月27日)秀州华亭官舍[2](今上海松江)。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击退金兵。曾倡议于河北设立藩镇以抵抗金[3],遭主和派所斥。赵构称帝后,于建炎元年五月初五起用李纲为宰相(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御史中丞颜岐说:“李纲为金人所恶,不宜为相。”右谏议大夫范宗尹说:“李纲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李纲上任,“首陈十事”,决心重整朝纲,主张用两河义军收复失地。李纲主政仅七十五天,建炎元年八月十八日便遭罢相[4],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其施政举措皆被罢。十月八日,受殿中侍御史张浚弹劾,罢观文殿大学士,仍留提举洞霄宫之职。居住鄂州,建炎二年十月间朝廷命其移往澧州(治今湖南常德市澧县)。御史中丞王绹弹劾李纲“经年不赴贬所”。建炎二年十一月四日,又被贬谪万安军(海南岛)。[5]十一月下旬,与子李宗之南渡琼州。[6]建炎四年(1130年),遭贬流放遇赦后,隐居泰宁丹霞岩。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宋金议和,宋向金称臣纳贡,李纲忧愤成疾。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忠定(虑国忘家曰忠 安民大虑曰定[7])。着有《梁溪集》180卷,附录6卷。
评价
参考文献
- . [2017年7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月19日).
- 《李纲年谱长编》:“宋神宗元丰六年癸亥,一岁,闰六月初十日,公生于秀州华亭官舍。”
- 《续资治通鉴》98卷建炎元年。
- 《续资治通鉴》98卷建炎元年。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八
- 李纲:《武威庙碑阴记》,《梁溪集》卷一三三
- 《宋会要辑稿》礼五八
- 神秘空地露翁仲 村民猜测:莫非这是另一座李纲墓? 的存盘,存档日期2009-05-2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