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
李泌(722年5月15日—789年4月1日),字长源,京兆人,祖籍辽东襄平,唐朝宰相。
生平
生于唐玄宗开元10年(岁次壬戌)四月廿六日(公元722年5月15日),是西魏八柱国李弼的六代孙,父亲李承休是吴房县令,聚书两万余卷,并告诫子孙不得卖书[1]。
李泌幼居长安(今西安),七岁能作对句,张说奇之[2],玄宗召令供奉东宫,写诗讽刺杨国忠,有“青青东门柳,岁晏复憔悴。”之句[3],隐居颍阳。肃宗时,参预军国大议[4],拜银青光禄大夫,隐居衡山(今湖南省),修炼道教,共十二年[5]。代宗时,召为翰林学士,不久因得罪权臣元载,被代宗外放为杭州刺史以避祸。德宗时,元载失势,复召回朝廷并授散骑常侍。贞元中,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封邺县侯。李泌信奉鬼神方术,以虚诞自任[6],辅佐四朝天子。
家庭
五子:李○,高陵尉;李繁,和州刺史;李𦈎,咸阳尉;李紩,涪州刺史;李绚,华州文学。
李繁临死前于狱中撰《邺侯家传》[8],明显带有神话色彩,记其功业,语多浮夸[9]。此书约亡佚于南宋末年。《通鉴考异》保存了较多的《邺侯家传》。五代时又有《邺侯外传》一书[10]。
李泌其人
- 李泌对神鬼、修练之说深信不疑,曾深居衡山修道。唐代宗召其返京,并为他娶妻。
邺侯书院
李泌晚年在衡山隐居,居于烟霞峰下的端居室。今南岳福严寺右侧石壁上的“极高明”石刻,相传是李泌所书。李泌的儿子李繁为纪念父亲,又在集贤峰麓建南岳书院[5][15]。
南岳书院在宋朝改建成山下邺侯书院,明朝改名为集贤书院[16],民国时期集贤书院的图书馆改建成南岳中正图书馆,现为南岳区旅游局等单位办公所用[16]。
注释
- 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 张九龄和玄宗正在对弈,玄宗命二人以棋子方圆为对。张九龄言:『方如棋盘,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顾李泌。李泌从容曰:『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材,静如遂意。』时年七岁。见『太平广记』卷一,对弈宰相为张说。亦见『全唐诗』卷109
- 《邺侯家传》:“泌赋诗讥杨国忠曰:‘青青东门柳,岁宴复憔悴。’国忠诉于明皇,上曰:‘赋柳为讥卿,则赋李为讥朕可乎?’”
- 曾与肃宗抵足而眠,以章怀太子《黄瓜台辞》告诫肃宗以杀建宁王为戒,莫有危及太子的事故。见『全唐诗』。
- 常立军. . 潇湘晨报. 2019年8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3月11日).
- 《国史补》
-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九》: 三月,甲辰,李泌薨。
- 《旧唐书·李繁传》称“时人冤之”,而《旧唐书·王起传》亦载:“时亳州刺史李繁以擅诛贼抵罪,起言:‘繁父有功,而二千石不宜偿贼死。’不报。”《新唐书》载其下狱事:“繁下狱,知且死,恐先人功业泯灭,从吏求废纸掘笔,着《家传》十篇,传于世。”
- 《郡斋读书志》
- 《太平广记》卷三十八〈李泌〉
- 《新唐书·李泌传》载:“独柳玭称,两京复,泌谋居多,其功乃大于鲁连、范蠡云。”
- 《资治通鉴》卷二一八至德元载《考异》引《邺侯家传》:“初欲拜为右相,恐戎事,固辞爵,愿以客从,曰:‘陛下待以宾友,则贵于宰相矣,何必屈其志。’上无以逼。”
- 《程氏续考古编》卷一〈李泌〉:“《唐书》、《通鉴》叙载李泌事,甚羡课其佐国之效,则德宗之世不见其为治世也。予常疑之。案今史所载,多本李繁《家传》,而繁乃泌子也,何可尽信?……予常疑《泌传》长尽归己,短尽在人,故书此以待详考。”
- 《资治通鉴》卷二三三贞元五年《考异》所云:“《家传》出于其子,虽难尽信,亦岂得尽不信。今择其可信者存之。”
- . . 湖南出版社. 1996年: 197. ISBN 7543812126.
- 李国斌. . 湖南日报. 2011-04-08 [2017-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6).
参考书目
- 李繁:《邺侯家传》
- 《旧唐书·李泌传》
- 《新唐书·李泌传》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