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己
李正己(732年—781年),原名李怀玉,唐代将领,高句丽人,唐代宗赐名正己。唐朝第一任淄青平卢节度使。授平海运陆运押新罗渤海两蕃等使ㆍ检校兵部尚书御史大夫ㆍ青州刺史,封检校尙书右仆射ㆍ尧阳郡王ㆍ检校司空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简介
早年是表兄侯希逸的副将,驻军于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力抗安禄山有功。
乾元元年(758年),平卢节度使王玄志病死,王玄志之子代立,李怀玉杀玄志之子,立侯希逸为节度使,朝廷承认。
安史之乱后,平卢军军力严重受损,又被奚族侵略,使其无法在营州地区立足,从而渡海攻入青州(今山东益都)。[1]进入山东后,李怀玉与侯希逸重视农业与法律,使当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
永泰元年(765年)侯希逸与巫师出游,李怀玉乘机发动兵变,侯希逸逃到长安,朝廷不能阻止,遂以怀玉为淄青平卢节度使,受赐名正己。大历中期,李灵曜叛变,李正己乘机占领曹、濮、徐、兖、郓等五州,加原有淄青等十州,共有十五州,实力最坚强。
大历十年(775年),田承嗣攻陷相州(今河南安阳市),李正己上表讨之,并联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燕蓟节度使朱滔、河东节度使薛兼训等八道兵马会攻田承嗣,五月十五日,李正己部攻占德州(今山东陵县),九月,李宝臣和李正己在枣强会兵,进围贝州(今河北清河西北)。田承嗣见势不妙,暗中勾结李正己,于是李正己按兵不动。河南诸道兵亦不敢进攻。是年十二月,田承嗣上表称罪,事遂不了了之。大历十一年(776年)田承嗣又蠢蠢欲动,出兵援救李灵曜,最后李灵曜失败被杀,田承嗣再度上表请罪。李正己又替他说话,事遂平。建中二年(781年)李正己病死,其子李纳自领军政。
注释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