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霖 (1896年)

朱霖1896年8月26日—1967年1月26日),又名朱靈[1],字君復[2]:181[3]:82[4]:59江蘇寶山縣(今上海市寶山區)人,中華民國軍事人物、航空工程師、空軍中將軍銜、曾任空軍技術局(今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長。妻為教育家熊芷,兩人於1927年結婚[4]:61

生平

朱霖與熊芷之墓
墓碑

朱霖原籍江蘇寶山[3]:82,光緒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1896年8月26日)[4]:59生於湖南長沙[3]:82[2]:181,自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赴美國留學,先後獲得康乃爾大學機械工程學士及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碩士[2]:181[3]:83[4]:59,先在母校擔任為期兩年的助教,1923年前往飛機廠任職,兩年後返回中華民國[3]:83,在北平交通大學[3]:83[4]:59香山慈幼院[4]:59北洋大學[3]:83[4]:59任教,並於軍政部航空署工作[5]:72[2]:181九一八事變爆發後組織中國航空建設協會[4]:59[2]:181[5]:72。1933年擔任國民政府軍政部航空署技術處器材科科長,任內有感於中國盛產絲綢,必須多加利用研發自製降落傘[4]:59,便僱用工人利用浙江生產的麻與絲綢開始製作,自1933年秋開始製造,隔年1月完成[6]:152,所用材料主要有上等白絲綢、絲繩、帆布等,僅有少部分是外國材料,幾乎全是中國國產[7]:127。降落傘完成後在中央航空學校機場(今杭州筧橋機場)上空與外國製降落傘一同試投,結果顯示中國製降落傘品質較佳[7]:127[3]:83,便成立保險傘(降落傘)製造所開始大規模生產[3]:83,至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空軍已全數使用該種降落傘[8]:617。1934年因航空署職員宿舍失火一事被查辦並拘留,後來發現造成起火之飛機材料當時尚未移交給器材科保管[1][9],且其被拘禁後署內多項事務難以推行[10][9],遂在錢昌祚[9]錢永銘[11]、朱曦(朱霖之弟)[1]陳情下於7月20日被保釋[12]

朱霖後又擔任中意飛機製造廠監理處籌備主任[6]:151,奉命前往義大利商洽合作設置工廠之事項[13]:64二戰爆發後日本和義大利、德國結為聯盟,其迫使義大利取消對中國之援助,同時撤退飛機廠的義籍員工,日軍後擬定在義籍員工離開後轟炸該廠,義籍員工將事情透露給中國後廠內的機械便被連夜搬離,朱霖將飛機廠遷至四川南川縣(今重慶市南川區)的山洞「海孔洞」內[14]:41-42,改稱「第二飛機製造廠」[3]:83,其任廠長[13]:64。1939年再調往中國航空研究所擔任組長,主持使用中國材料編竹篾條製造萊因式教練機蒙皮及可拋油箱,受到美國之重視,將該油箱之解剖模型陳列於五角大廈之中[3]:83

1943年,朱霖調任航空委員會航空工業計畫室主任[3]:83。當時因日本在中途島戰役中大敗,國民政府當局認為日本戰敗乃早晚之事,航空委員會便請朱霖研擬規劃戰後之航空工業[3]:29-30,以在4年內造出1000架飛機為目標,第一步先考選優秀工程人員出國訓練,第二步赴英國、美國商討飛機製造權,第三步在中國各地區設置航空工業相關之工廠[3]:83。1946年航空工業計畫室改稱空軍航空工業局,局長仍為朱霖[15]:25[13]:64,持續推行該計畫,但未獲行政院支持,加上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計畫內容無法逐條實行[3]:83

朱霖於1949前往臺灣[2]:182,仍在已遷往臺灣臺中市的航空工業局[16]任職。1954年航空工業局改制為空軍技術局[17],其仍任局長,主持編纂技術命令、試製直升機等[2]:182[5]:72,曾協助裕隆汽車推展民間交通工業[3]:84。1955年成立華美協進社臺中支社並擔任社長[18],1958年6月22日與李熙謀林致平等31人發起設立中國太空航行學會(今中華民國航空太空學會),任理事長[19]。1959年4月擔任國軍體育總會中部分會副主任委員[20],1963年7月以空軍中將之職銜退役[3]:84,退休後在國防部外語學校(今國防大學)教授英文的「總統行誼」及軍中翻譯,又在工專(工業專科學校)教德文[4]:61,1967年1月26日因心臟病發過世於臺北榮民總醫院[21]

參考資料

  1. . 《蔣中正總統文物》. 1934-07-15,. 一般資料—民國二十三年(二十九).
  2. 姜廷玉、孫阿冰、華東編著. .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93-08. ISBN 978-7-5078-08230.
  3. 楊龍. . 淡江大學出版中心. 2021-01-22. ISBN 978-957-8736-74-0.
  4. 朱霖將軍紀念集編輯委員會 (编). . 1968 [2023-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9).
  5. 劉繼增、張葆華主編. .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1-09. ISBN 978-7-2160-08037.
  6.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蘇省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高晓星、時平編著. . 海潮出版社. 1992-12. ISBN 7-80054-358-7.
  7. 姜長英. .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 1998-06. ISBN 7-5612-0032-3.
  8. 劉國良. .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2-08. ISBN 978-7-5345-13855.
  9. . 《蔣中正總統文物》. 1934-07-10,. 一般資料—民國二十三年(二十九).
  10. . 《蔣中正總統文物》. 1934-07-18,. 一般資料—民國二十三年(二十九).
  11. . 《蔣中正總統文物》. 1934-07-20,. 一般資料—民國二十三年(二十九).
  12. . 《蔣中正總統文物》. 1934-07-20,. 一般資料—民國二十三年(二十九).
  13. 中華民國人事錄編纂委員會 (编). . 中國科學公司. 1953-12.
  14. 顧以任. (PDF). 《交大友聲雜誌》 (交大同學會友聲月刊社). 1987-10-12, (第323期) [2023-12-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12-19).
  15. 顧以任. (PDF). 《交大友聲雜誌》 (交大同學會友聲月刊社). 1988-01-05, (第324期) [2023-12-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12-19).
  16. . 《臺灣民聲日報》. 1949-02-16.
  17. . 中華民國空軍. [2023-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9).
  18. . 《臺灣民聲日報》. 1961-09-28.
  19. . 中華民國航空太空學會. [2023-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6).
  20. . 《臺灣民聲日報》. 1959-04-25.
  21. . 《臺灣民聲日報》. 1967-01-2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