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生平
朱丹溪生活在元末的南方,当时因连年战争,苟捐杂税极重,增加了人民群众的负担,营养条件很差,身体柔弱,加之江南地土卑弱,气候炎热,湿热相火为病甚多,病家多易伤阴。但是,当时医界盛行用辛燥药较多的《局方》治病,非但治不好病,反而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死亡。为了纠正这一偏向,朱氏用清滋之品,颇能见效,因而自然就提倡养阴之法,即所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点。他所创立的养阴派学说及其著作,大大丰富了中国医学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处方用药的内容和范围,对中国医学的发展有较大的贡献,受到后世医家很高评价,亦为国外医家所重视。
著作
《格致余论》、《丹溪心法》、《金匮钩玄》、《医学发明》、《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素问纠略》。
参考文献
- 黄崇修:〈由「欲」至「郁」的内在结构:儒医朱丹溪《格致余论》之言说为内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