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实夫

朱实夫(1907年—1941年内蒙古土默特旗人,中华民国将领,共产党员,官至少将,是于中国抗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国军方高级将领之一。[1][2]

朱实夫
出生1907年
 大清内蒙古土默特旗
逝世1941年(33—34岁)
 中华民国
效命 国民革命军
蒙政会
军衔少将
参与战争百灵庙暴动
绥远抗战
中国抗日战争

生平

早年经历

朱实夫为中国内蒙古人,1923年报考北京蒙藏学校并被录取,1925年当选为中华民国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倡导内蒙自治。1925年冬,朱实夫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并在此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在冯玉祥部任军官。1920年代末,前往莫斯科砲兵专门学校深造,毕业后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工作,以商人的身份在中蒙边界间往返,协助中国共产党转移共产党员。1931年秋天,朱实夫护送王若飞等人从乌兰巴托回国,组建中共西北特别委员会[3]。1933年初,朱实夫被捕入狱,在狱中患上伤寒,后来在土默特旗总管公署秘书长荣祥的保释下出狱并得以康复。1934年到孙殿英麾下的41军学兵队任教官。[1][4]

百灵庙暴动

朱实夫1934年被邀请至蒙政会任职。1936年2月,在日本关东军的支持下,蒙政会领导人德王成立蒙古军政府,任总司令、总裁。2月21日,因不满德王公开投日,朱实夫发动百灵庙暴动,带领千余人投国民革命军傅作义旗下。随朱实夫投诚的部队改编为蒙旗保安总队,朱实夫任副总队长。11月24日,傅作义调派第三十五军主力攻克蒙古军政府第七师驻守的百灵庙,是为「绥远抗战」,朱实夫参与了红格尔图战役。1937年夏,蒙旗保安总队改编为蒙旗独立旅,朱实夫改任第二大队长兼训练长。[1][4]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10月12日,日伪军入侵归绥,朱实夫率部抵抗。在此次战斗中,朱实夫负伤,所率部队因寡不敌众撤退到伊克昭盟坚持抗战[5]。1938年5月[1](一说1939年间[4]),蒙旗独立旅改编为新三师,朱实夫任第八团团长,驻守伊克昭盟。1941年,朱实夫任新3师副师长,官拜少将,当年夏季率部转进甘肃。[1][4]

逝世与纪念

1941年,朱实夫逝世。朱实夫的死因和具体死亡日期有多种说法,有说法称朱实夫于9月15日在战斗中中弹殉职[6],亦有说法称朱实夫于当年七月死于腿部枪伤发作[4],还有说法称朱实夫于当年一月被国民党毒杀[7]。《淡江史学》认为朱实夫并非死于战场[8]。1942年3月30日,中华民国政府特以1456号褒扬令明令褒扬[9]。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认定朱实夫为抗日英烈[1]

家庭

  • 夫人:经瑞霞,1931年秋订婚。[1]

参考文献

  1. 云治; 魏铎. . 呼和浩特日报.
  2. . De wang "Menggu zi zhi" shi mo.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文历史研究所. 1980: 135 [2021-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2) (中文).
  3. 黄聪. . 人民政协报. 2020-01-16 [2020-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7).
  4. 霍晓庆 (编). . 内蒙古日报. [2020-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7).
  5. . Nei Menggu Zizhiqu zhi: Gong chan dang zhi.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9: 38 [2021-08-29]. ISBN 978-7-204-044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9) (中文).
  6. 刘伟森. . Headquarters in America, Kuomingtang of China. 2006.
  7. . 中华英烈网. [2020-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2).
  8. 淡江大学. 历史学系. . 淡江史学. 2003, (14): 145 [2020-05-17].
  9. 中华民国国史馆 (编). .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5年.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