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胜非
生平
幼有志气,机敏多谋,入京城太学深造。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由上舍举进士,初授官府曹。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为东道副总管,权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靖康之变后,到济州(今山东济宁)康王府劝进赵构。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建炎二年(1128年),除尚书右丞,迁中书侍郎,拜为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兼御营使。建炎三年(1129年)发生苗刘兵变,朱胜非于皇帝及叛军间居中调停,为平叛军赢取得多时间及机会。
绍兴元年(1131年),因马进陷江州,姚舜明弃城走,胜非赴镇太缓,降职中大夫,分司南京[2]。元年五月初二日,与吕颐浩、刘光世同兼宣抚淮南。[3]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母丧去职,不久起复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绍兴五年(1135年),提举临安府洞霄宫[4]。绍兴七年,起知宣州。绍兴八年,又奉祠[5]。绍兴九年(1139年),再知湖州,以疾去职[6]。朱胜非是张邦昌友婿,拥护张邦昌,与秦桧不合,宦海起起伏伏,绍兴十四年(1144年)卒。谥“忠靖”。
参考资料
- 《南宋馆阁录》卷七
-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四八
- 《宋史》卷二十六《高宗三》:“丁酉,诏吕颐浩、朱胜非、刘光世并兼淮南诸州宣抚使。”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一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二、一一八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六、一三二
- 《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
- 《郡斋读书志》卷一三
前任: 汪伯彦 |
南宋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1129年 |
继任: 吕颐浩 杜充 |
前任: 秦桧 |
南宋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 1132年-1134年 |
继任: 赵鼎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