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薩克圖汗部

札薩克圖汗部蒙古语西里尔字母),一作扎薩克圖汗部,又稱札克畢拉色欽畢都爾諾爾盟蒙古语:,西里尔字母),是清代民國時的喀爾喀蒙古四部之一。康熙三十年(1691年)置。1923年,蒙古人民黨政府將其改為“杭特希爾烏拉省”[1]。其地大致相當於今蒙古國戈壁阿爾泰省以及庫蘇古爾省扎布汗省烏布蘇省的部分地區。

扎萨克图汗部在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的位置(1820年)

建置沿革

1596年,被阿巴岱立为汗的喀尔喀右翼长赉瑚尔汗之子素巴第被推举为“扎萨克图汗”,成为第一代扎萨克图汗。皇太极征服漠南蒙古后以右翼蒙古宗主自居,与后金敌对。[2]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入侵喀爾喀三部,此時札薩克圖汗沙喇已被殺,其弟策旺扎布投奔清朝。三十年(1691年),策旺扎布赴多倫諾爾覲見康熙皇帝,受封為札薩克和碩親王,置札薩克圖汗部。次年,編札薩克圖汗部為九旗[3]

  • 札薩克圖汗部中旗(札薩克圖汗旗)
  • 札薩克圖汗部左翼左旗[4]
  • 札薩克圖汗部左翼右旗(《平定朔漠方略》無此旗)
  • 札薩克圖汗部右翼左旗
  • 札薩克圖汗部右翼右旗
  • 札薩克圖汗部左翼前旗
  • 札薩克圖汗部右翼前旗
  • 札薩克圖汗部左翼後旗
  • 札薩克圖汗部右翼後旗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晉封策旺札布為札薩克圖汗。雍正十年(1732年)削策旺札布汗爵,以其叔父之子、右翼左旗札薩克格哷克延丕勒襲札薩克圖汗位,兼管札薩克圖汗旗與右翼左旗,視為一旗。乾隆時札薩克圖汗部增至十八旗,與所附輝特部一旗,共十九旗,會盟於札克河源頭之畢都爾諾爾,满语稱河源為“畢拉色欽”,故稱札克畢拉色欽畢都爾諾爾盟[5]

  • 札薩克圖汗部中左翼左旗,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置
  • 札薩克圖汗部右翼後末旗,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置
  • 札薩克圖汗部中右翼末次旗,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置
  • 札薩克圖汗部中右翼末旗,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置
  • 札薩克圖汗部右翼右末旗,雍正二年(1724年)置
  • 札薩克圖汗部左翼後末旗,雍正四年(1726年)置
  • 札薩克圖汗部左翼中旗,雍正六年(1728年)置
  • 札薩克圖汗部中右翼左旗,乾隆二十年(1755年)置
  • 札薩克圖汗部中左翼右旗,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置
  • 札薩克圖汗部中左翼末旗(),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置
  • 輝特旗,羅布藏後裔。乾隆三十年(1765年)置,授輝特台吉拉克沁噶喇為札薩克一等臺吉,附札薩克圖汗部遊牧[6]

封爵

爵二十有二:扎薩克圖汗兼多羅郡王一人;附公品級三等台吉一人,由輔國公降襲;郡王品級扎薩克多羅貝勒一人;扎薩克鎮國公二人,一由貝勒降襲,一由扎薩克台吉晉襲;扎薩克輔國公六人,一由貝子降襲;附輔國公一人;扎薩克一等台吉八人;附輔國公一人;輝特扎薩克一等台吉一人。

札薩克圖汗世系

世代年份备注
第一代素巴第 ?-?
第二代諾爾布 ?-?素巴第子
第三代旺舒克 ?-?諾爾布子
第四代成袞 ?-1684年旺舒克弟
第五代沙喇1684年-1687年成袞子。
第六代策旺札布1703年-1732年沙喇弟。朋素克喇布坦族侄。1691年封為和碩親王,1703年詔加汗號。
第七代格哷克延丕勒[7]1732年-1741年朋素克喇布坦子。1732年襲汗號兼郡王。
第八代巴勒達爾1741年-1770年格哷克延丕勒子
第九代齊旺巴勒齋1770年-1791年巴勒達爾子
第十代布尼拉忒納1791年-1823年齊旺巴勒齋子
第十一代瑪呢巴咱爾1823年-1840年布尼拉忒納子
第十二代車林端多布1840年-1877年瑪呢巴咱爾子
第十三代多爾濟帕拉瑪1877年-1898年車林端多布子
第十四代索特木那木坦1898年-1912年多爾濟帕拉瑪子

相關條目

注釋及徵引文獻

  1. 苏联科学院、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委员会编,《蒙古人民共和国通史》下部第一编
  2. 乌云毕力格. . 西域研究. 2008, (2): 1–8.
  3. 《平定朔漠方略》卷十二載八旗,無左翼右旗。據光緒《會典事例》卷九百七十及嘉慶《一統志》補出
  4. 《平定朔漠方略》:“扎薩克郡王色稜阿海管西路左翼左軍事。”光緒《會典事例》載,乾隆二十一年始置札薩克。
  5. 《清史稿》作“札克畢賴色欽畢都里雅諾爾盟”。
  6. 光緒《會典事例》卷九百七十理藩院封爵外札薩克二
  7. 以下見祁韻士《皇朝藩部要略》、《清史稿》藩部傳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521》,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書目

  • 清史稿》,中華書局點校本
  • 譚其驤 等,1974,《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
  • 祁韻士 著,張穆 改定,包文汉 整理,1987,《清朝藩部要略稿本》,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蒙古族通史》,本书编写组,2001,北京:民族出版社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