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
木芙蓉(学名:),通常被称作芙蓉,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的植物。[2]
木芙蓉![]() | |
---|---|
![]() | |
科学分类 ![]()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蔷薇类植物 Rosids |
目: | 锦葵目 Malvales |
科: | 锦葵科 Malvaceae |
属: | 木槿属 Hibiscus |
: | 美丽芙蓉 H. sect. Venusti |
种: | 木芙蓉 H. mutabilis |
二名法 | |
Hibiscus mutabilis L., 1753 | |
异名[1] | |
异名
|
形态
木芙蓉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3m。枝条较密并生有星状毛。叶为互生,呈阔卵圆形或圆卵形,掌状3~5浅裂,先端尖或渐尖,两面有星状绒毛。木芙蓉花朵较大,单生于枝端叶腋,有红、粉红、白等色,与山芙蓉有单瓣或重瓣之分(木芙蓉为重瓣),花期为8~10月。蒴果扁球形、10~11月成熟。

每天随着时间变化而改变颜色的木芙蓉
分布
生于山坡、路旁或水边砂质壤土上。[2]
原产中国,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都有栽培,在湖南、四川两省较为常见。湖南境内因广植木芙蓉而被称为“芙蓉国”。木芙蓉在成都一带也十分常见,因此成都又称“蓉城”,而木芙蓉也是成都市的市花。
现时木芙蓉在地球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陆地皆可见。
- 清晨初开时为白色,后颜色逐渐转深至傍晚凋谢时的暗红
- 清晨初开时为白色,午后已转为粉红
品种
- 白芙蓉
- 粉芙蓉
- 红芙蓉
- 黄芙蓉
- 醉芙蓉:又名“三醉芙蓉”,花色一日三变:清晨为白色,中午为桃红色,傍晚为深红色。为稀有的名贵品种
药用价值
在中药学中,木芙蓉常用药用部位包括花、叶和根,三者的中药名分别为芙蓉花、芙蓉叶和芙蓉根。[2]叶和根主要有抗炎及抑菌的功效。[2]
芙蓉花主治肺热咳嗽,吐血,目赤肿痛,崩漏,白带,腹泻,腹痛,痈肿,疮疖,毒蛇咬伤,水火烫伤和跌打损伤。[2]芙蓉叶主治肺热咳嗽,目赤肿痛,痈疽肿毒,恶疮,缠身蛇丹,脓疱疮,肾盂肾炎,水火烫伤,毒蛇咬伤,跌打损伤。[2]芙蓉根主治痈肿初起,目赤肿痛,咳喘,赤白痢疾。[2]
成份
木芙蓉花含黄酮苷,如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金丝桃苷(hyperoside),芸香苷(rutin);另含三十四烷醇(tetratriacontanol),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等。[2]
木芙蓉叶则含延胡索酸(fumaric acid)、芸香苷(rutin)、大黄素(emod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等。[2]
参考文献
- Hibiscus mutabilis L.. In: The Plant List (2013). Version 1.1. Published on the Internet; http://www.theplantlist.org/ [2018-1-13].
- .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2024-03-08].
外部链接
- (简体中文)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中的相关内容:木芙蓉
- 木芙蓉 Mufuro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繁体中文)(英文)
- 木芙蓉的图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木芙蓉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