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云

月云》是金庸晚年撰写的自传体散文式小说,全文只有3,300多字,讲述1930年代在中国江南发生的一段往事,主人翁宜官正是金庸的小名,月云是幼年服侍他的小丫头。该文章首次刊登于2000年第一期的《收获杂志》时,是金庸自1972年封笔后,首次发表的全新体裁文章,引起了两岸三地文坛注视,2007年5月收录在台湾远流出版社的《金庸散文集》内[1]

源起

鹿鼎记》自1969年10月起在《明报》连载,1972年9月完成,在《后记》中金庸宣布从此封笔:「如果没有特殊意外,这是我最后的一部武侠小说。」但他特意注明:「生命中永远有特殊的意外。」

接近30年间,金庸除了修改过去作品和偶有发表评论文章外,绝少公开写作;直到1999年,金庸担任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后,《收获》杂志希望金庸能为杂志千禧年的第一期,撰写一篇文章,得到金庸答允。这成了金庸首次答允中国大陆出版社的约稿,引起多方注目。[2]

1999年12月,金庸写信给收获杂志的编辑时说:「承邀给《收获》撰写『人生采访』,至感荣幸,以一时未能找得适当的题材,致迟迟未能动笔,现草拟已成,唯自觉不满,但贵刊截稿在即,当于12月10日前传真奉上...文辞拙劣,不知可用否?请酌情办理。」

这篇文章以《月云》的名称发表,属于自传体散文,回忆他和一个丫鬟的的生活插曲。从这位丫头的点滴回忆中,金庸夫子自道,一家人是地主,虽然自觉从没有亏待月云,但她每天担惊受怕、要挨饿、跟父母哭别,金庸说:「爸爸的田地是祖上传下来的,爸爸、妈妈自己没有做坏事,没有欺压旁人,然而不自觉的依照祖上传下来的制度和方式做事,自己过得很舒服,忍令别人挨饿吃苦,而无动于衷。」他又写,宜官长大后,开始写武侠小说,就是不想欺压弱小。

后续

关于月云的身分,文章并无进一步交代,只说日军占领了江南小镇,家中长工和丫头们星散了,再没有月云的消息,宜官跟家里写信时,不曾问起月云。

不过,《嘉兴日报》曾刊有一篇文章,撰写人声称曾访问金庸的弟弟和妹妹,说月云其实是金庸的继母顾秀英。她11岁时先伺候金庸的祖母,初时生得又黄又瘦,看起来很丑,几年以后出落得水灵灵的,变得好看多了。20多岁时,月云被母亲领回后,又去了上海做女佣,后来为金庸父亲续弦,生下良钺、良楠、良斌、良根四子和良琪、良玟二女,1989年去世,享年77岁。[3] 这一说法属孤本,并无进一步数据核证。金庸在2007年出版的《金庸散文集》的后记中对《嘉兴日报》中的不实报道做出了澂清。[4]

参考数据

  1. 联合新闻网:金庸散文集 有童年的故事 2007年5月22日
  2. . [200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3. 商报文摘转载:金庸和他的两位母亲 存盘,存档日期2007-09-29. 2001年1月16日
  4. . 远流出版公司. [2015-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