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台
名称
,原意是「赏月的高台」。中国传统建筑中,大殿、正房前方连接台阶的向前方突出的平台称为“”。站在上,一般前无遮拦,适于赏月。古人登触景生情,心情舒畅,思绪万千,会引发出各种人生感悟,并留下众多诗词佳作:“明从海上来,皎皎入我牖。何如登高台,对月把尊酒”(宋敏)“夜色何苍苍,月明久未上。不上倚城台,无奈东南嶂。”(苏辙)等。
在中国大陆,铁路、地铁、轻轨等车站的标识一般使用“”一词[2],不过“”一词仍有使用。台湾、香港、澳门及新加坡则仍一律采用「」一词[3]。
日本直译为乘降场(日语:/ jōkōjō),但通常依和制英语将英语的platform音译为「 purattohōmu」,并简称为「 hōmu」。韩国原称乘降场(韩语:/ seung-gangjang),近年来因受韩语固有词(:/)替换的影响,而将站台称之为「 taneun got」。同时亦以英语直接音译作「 peullaetpom」,也受到日语影响,简称为「 hom」。
命名方式
月台通常是用号码去命名,如一号月台、二号月台,通常是照顺序编号,也有以轨道编号作月台编号者;有些地方使用英文本母或开行驶方向、地点命名。
而岛式月台的两侧,有用同一月台的A、B侧命名,也有当作不同月台各别命名的。
也有同一月台的同一面,拆为两个月台用户。
附属设施
以下设施视乎各车站具体情况设置,并非各车站皆有:
长度
月台的长度通常要比在线营运的客运列车长,否则会发生月台无法完全容纳列车。
高度
台湾铁路管理局
台湾铁路管理局月台原为760mm,于2011年将所有干线车站之月台由增高至960mm(列车车厢内台阶减少为一阶),之后又陆续提高至1150mm(即月台高度与列车车厢地板高度一致)。
其他国家
采用「英国标准」之地区(包括英国、香港、日本的在来线),月台高度分为客车月台(760mm)、电车柴油列车共用月台(920mm)和电车专用月台(1100mm)。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直流电气化铁路的站台高度均为高站台(1250mm)。
德国铁路的站台高度分为低站台(300mm)、一般站台(500mm)和中站台(760mm)。
荷兰铁路的站台高度分为中站台(760mm)和高站台(1250mm)。
西班牙铁路站台高度分为低站台(300mm)、一般站台(500mm)、中站台(760mm)和高站台(1250mm)。
前苏联地区和芬兰铁路的站台高度分为超低站台(200mm)、一般站台(500mm)和高站台(1100mm),在非电气化或交流电气化铁路路段站台高度分为超低站台和一般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