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路簿
《更路簿》是中国的海南渔民在开发和经营西、南、中沙群岛的过程中,用海南方言字写成,利用文本和地图的方式描绘出的航海手册。当中“更”是指渔船从一地航行到另一地需要的时间或距离;而“路”是指航行时针路,即航向。[1]其最早出现在元代,盛行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记录了南海海域的100多处地名和重要的海洋信息。中国学者目前宣成发现的《更路簿》有10余个版本的抄本,共命名南海岛礁136个[2]。
《更路簿》中记述着岛礁的地貌和海况,不但对岛礁的形态作「圈」、「筐」、「门」、「孔」、「峙」、「线」、「塘」等区分,还对海浪、潮汐、风向、风暴等气象气候和水文情况作述说,并记录有观察海上风云和出行渔船的知识[3]。
中国官方认为,南海诸岛礁的命名是印证中国对于南海主权的铁证。在《更路簿》中,渔民给南海中136个岛礁起了「乳名」,其中东沙群岛1个,西沙群岛38个,南沙群岛97个。除了以渔家口述形式流传外,更以书面形式记载于《更路簿》的手抄本中。渔民的命名全是海南方言称谓,乡土味道浓厚[4]。
参考数据
- 刘南威. . 《地理科学》. 1994, 14 (2) [2021-10-04]. CN 22-1124/P. ISSN 1000-069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4).
- 南海传奇:《更路簿》凝血铸命 老船长百代承继-中新网
- . [2016-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5).
- 《更路簿》:中国人经略南海的历史见证-财经新闻-新浪新闻中心 的存盘,存档日期2016-07-1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