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号

英语:),也称为,是美国太空总署的无人太空探测船,于2007年9月27日发射升空,目的是探索小行星带最大的两颗原行星灶神星矮行星谷神星,是第一架环绕矮行星的探测器,也是首架在任务期间成功进入两颗太阳系天体轨道(不含地球)的探测器[8]

曙光号
Dawn
任务类型多轨道环绕探测器
运营方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
喷射推进实验室
国际卫星标识符2007-043A
卫星目录序号32249
网站dawn.jpl.nasa.gov
任务时长原定9年[1][2]
实际共运作11年1个月又5天
航天器属性
制造方OSC · JPL · UCLA
发射质量1,217.7(2,684.6英磅)[3]
干质量747.1(1,647.1英磅)[3]
尺寸卫星本体:
长 2.36 公尺, 高 1.64 公尺,
宽 1.77 公尺
含太阳能板:
全长 19.7 公尺[3]
功率10,000 (距太阳 1 AU 时)[3]
1,300 瓦(距太阳 3 AU 时)[4]
任务开始
发射日期2007年9月27日
11时34分00秒 UTC[5]
运载火箭三角洲二号运载火箭 7925H
发射场卡纳维尔角空军基地 SLC-17B
承包方ULA
任务终止
丢弃形式终止通信
停用日期2018年11月1日
飞掠火星
最接近2009年2月18日
0时27分58秒 UTC[6]
距离542 公里[6]
灶神星轨道器
入轨2011年7月16日
4时47分 UTC[7]
脱轨2012年9月5日
6时26分 UTC[6]
谷神星轨道器
入轨2015年3月6日
12时29分 UTC[6]
搭载仪器
 

曙光号花了四年左右的时间抵达灶神星,2012年9月5日结束灶神星的探测任务后前往谷神星。2014年12月1日曙光号开始持续传回谷神星的高分辨率影像[9][10],而后在2015年3月6日进入谷神星轨道并绕行至今[11][12]。根据统计,曙光号任务自2007年运行至今已传回6万9000多幅影像,以及超过132GB的数据。历经11年的航行及探测任务后,因燃料耗尽,由美国太空总署于2018年11月2日正式声明其停止运作。但未来仍会停留于谷神星附近轨道中[13]

计划历程

黎明号的移动轨迹

黎明号计划曾多次变更,美国太空总署首次在2003年12月取消该计划[14],但是随后在2004年2月恢复。该计划在2005年10月中止,但是黎明号计划到了2006年1月又变成延后进行[15],即使当时美国太空总署宣布黎明号计划状况未有新的改变。美国太空总署在2006年3月2日再度取消该计划[16]

黎明号制造商轨道科学公司(Orbital Sciences Corp., OSC)呼吁美国太空总署提供建造探测器的经费,为了拓展市场,该公司愿意放弃获利的机会。美国太空总署后来重审取消黎明号计划的决定[17],然后在2006年3月27日宣布运行黎明号计划[18][19]。虽然黎明号计划原先的成本为3亿7300万美元,但是由于通货膨胀的缘故,最终的成本总计为4亿4600万美元(2007年)[20]

设备

曙光号配置有摄像机[4][21]可见光红外线光谱仪[22][23][24][25][26][27]伽马射线中子探测仪等仪器。马克斯·普朗克太阳系研究所德国航空太空中心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4]意大利太空总署分别提供各种所需的仪器。

任务概要

发射准备

黎明号在2007年9月27日于卡纳维尔角空军基地17B号太空发射复合体三角洲二号7925H发射升空[28]。黎明号原先的发射时间为6月20日,但是因为许多因素干扰而延迟三个月之久。

探测器在2007年4月10日运抵位于佛罗里达州泰特斯维尔的Astrotech公司,准备发射升空[29][30]。黎明号原先的发射时间预计为6月20日,但是因为运输问题延迟至6月30日[31]。因为用来吊起固体火箭助推器的起重机发生故障,所以发射时间推延至7月7日。不过第二节火箭在6月15日已经成功安装[32][33]。发射时间后来为了避开凤凰号的预计发射窗口,而继续推延。凤凰号后来在8月4日成功发射升空。

发射

黎明号的发射时间重新设置在2007年9月26日[34][35],然后因为天气不佳,再度延后到隔天。9月27日发射窗口为07:20至07:49 EDT之间[36]。黎明号最终于07:34 EDT由三角洲二号7925H顺利发射升空[37][38][39],速度为每秒11.46公里[40]

巡航

黎明号在2009年2月通过火星时所拍摄的照片,目标为坦佩高地

黎明号升空之后,离子推力器开始运作,于2007年12月17日开始进入巡航阶段[41]。黎明号在2008年10月31日完成首次喷射,让探测器前往火星,目的是在2009年2月依赖火星的重力助推前往小行星带。

黎明号在2009年2月17日以549公里近距离通过火星附近,顺利完成重力助推[42][43]。探测器在同一天进入安全模式,导致部份数据流失。黎明号在两天之后解除安全模式,不过对于后续计划没有影响。这次事件的根本原因软件程序错误所造成的[44]

灶神星探测

黎明号在2011年7月17日所拍摄的灶神星

2011年5月3日,黎明号在距离灶神星1.21百万公里时拍摄了第一张照片,当中灶神星只有约5像素宽。黎明号进入接近灶神星的探测阶段[45],并于6月12日开始减速,准备在34天后进入环灶神星轨道[46][47]

2011年6月1日,黎明号距离灶神星48.3万公里时,为了导航需要拍摄了20张连续照片,分辨率已接近哈伯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灶神星照片。黎明号在抵达灶神星之前开始减速,每周发布更多照片[48]

美国太空总署证实黎明号在2011年7月16日进入环灶神星轨道[49],成为首个环绕小行星带小行星的探测器。黎明号确切入轨时间尚不清楚,这是由于当时天文学家只能估计灶神星质量与重力场[50],无法准确得知其数据。后来黎明号已进入轨道,便能反过来计算灶神星的质量与重力场[8]。黎明号在7月17日06:30 UTC重新检测搭载的设备仪器[51]

黎明号在9月27日进入距离灶神星680公里的公转轨道,环绕一周的时间为12.3小时。黎明号后来在12月8日进入另一个公转轨道,距离灶神星只有210公里,环绕一周的时间为4.3小时[52][53][54]。美国太空总署在2012年5月首度公开黎明号获得的灶神星初步数据,估计灶神星的金属内核直径为220公里。美国太空总署科学家进一步将灶神星视为独一无二的一种小行星,认为它是与岩石行星同时形成的大型小行星残存[55][56]

谷神星探测

曙光号在2012年8月26日离开灶神星公转轨道,继续前往谷神星[57]。该探测器于2015年抵达谷神星,比新视野号抵达冥王星还要早五个月,所以曙光号成为了首个近距离探测矮行星的探测器。

2015年1月26日之后,从曙光号拍摄的谷神星图像超过哈伯太空望远镜的分辨率,[58];而由新视野号拍摄冥王星图像在2015年5月15日超过了哈伯太空望远镜的分辨率。[59]

2015年一月和二月由'曙光号'拍摄的谷神星的图像

参见

参考文献

  1. (PDF) (Press kit). NASA /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March 2015 [2018-11-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5-01).
  2. Rayman, Marc; Fraschetti, Raymond, Russell. (PDF). Acta Astronautica. 5, 58 (11): 605–616 [2011-04-14]. Bibcode:2006AcAau..58..605R. doi:10.1016/j.actaastro.2006.01.0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10-13).
  3. Dawn Spacecraft Successfully Launche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Sept 27, 2007.
  4. . National Space Science Data Center. NASA. [2016-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18).
  5. Brown, Dwayne C.; Vega, Priscilla. . NASA. 2011-08-01 [2011-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2).
  6. NASA's Dawn Spacecraft Enters Orbit Around Asteroid Vesta 存盘,存档日期2011-10-18., Dawn Mission: News & Events, 2011年7月16日
  7. . NASA/JPL. 2014-12-29 [2015-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0).
  8. Alan Boyle, , NBC News, 2015-03-06 [2015-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07)
  9. Landau, Elizabeth; Brown, Dwayne. . NASA. 2015-03-06 [2015-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07).
  10. Rayman, Marc. . Planetary Society. 2015-03-06 [2015-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08).
  11. 联合新闻网, , 联合新闻网, [2018-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2)
  12. Ambrosiano, Nancy. .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2006-03-28 [2007-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20).
  13. Chang, Alicia. . Space.com. 2006 [2006-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2-13).
  14. Clark, Stephen. . Spaceflightnow.com. 2006 [2006-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3-16).
  15. . CNN.com. 2006-03-16 [2006-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3-21).
  16. Geveden, Rex. (PDF). 2006 [2006-03-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6-06-25).
  17. Malik, Tariq. . Space.com. 2006-03-27 [2006-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24).
  18. . NASA - National Space Science Data Center. [2011-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18).
  19. Sierks, H.; Keller, H. U.; Jaumann, R.; Michalik, H.; Behnke, T.; Bubenhagen, F.; Büttner, I.; Carsenty, U.; Christensen, U. . Space Science Reviews. 2011. Bibcode:2011SSRv..tmp...20S. doi:10.1007/s11214-011-9745-4.
  20. . [2010-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7).
  21. . [2010-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1).
  22. Righter, Kevin; Drake, Michael J. . Meteoritics & Planetary Science. 1997, 32 (6): 929–944. Bibcode:1997M&PS...32..929R. doi:10.1111/j.1945-5100.1997.tb01582.x.
  23. Drake, Michael J. . Meteoritics & Planetary Science. 2001, 36 (4): 501–513. Bibcode:2001M&PS...36..501D. doi:10.1111/j.1945-5100.2001.tb01892.x.
  24. Prettyman, Thomas H. 5660: 107. 2004. doi:10.1117/12.578551. |chapter=被忽略 (帮助)
  25. . IEEE Transactions. August 2003. Bibcode:2003ITNS...50.1190P. doi:10.1109/TNS.2003.815156.
  26. . NASA. 2007-05-11 [2012-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3).
  27. NASA. . Spaceflight Now. [2012-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31).
  28. . Space and Astronautics News.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29. . NewScientistSpace. [2012-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7).
  30. . Florida Today. [2012-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17).
  31. . 2007-06-18 [2012-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3).
  32. . NASA. 2007-07-07 [2012-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1).
  33. . NASA launch schedule. [2007-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18).
  34. . NASA. 2007-09-07 [2012-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3).
  35. (PDF). ulalaunch.com. [2008-03-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9-28).
  36. . NASA. 2007-09-27 [2010-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4).
  37. . NASA. [2010-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5).
  38. Rayman, Marc D. . 2008-08-24 [2010-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30).
  39. Rayman, Marc D. . JPL. [2010-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12).
  40. Rayman, Marc D. . The Planetary Society. [2010-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6).
  41. Malik, Tariq. . Space.com. 2009-02-18 [2010-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27).
  42. . NASA/JPL. 2009-02-28 [2009-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7).
  43. http://www.nasa.gov/mission_pages/dawn/news/dawn20110511.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NASA
  44. . [2012-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25).
  45. NASA's Dawn Captures First Image of Nearing Asteroi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NASA JPL,2011年5月11日
  46. Dawn Captures Video on Approach to Asteroid Vest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NASA任务新闻,2011年6月13日
  47. Jonathan Amos. . 10:50, 17 July 2011 [2012-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3). |journal=被忽略 (帮助);
  48. Vega, Priscilla; Brown, Dwayne. . NASA. 2011-07-16 [2011-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19).
  49. Wall, Mike. . Space.com. 2011-07-16 [2011-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4).
  50. Dawn Mission > Mission Status > 20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JPL.
  51. SpringerLink.
  52. Spacegrant.org (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53. "Asteroid Vesta is 'last of a kind' roc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BBC, 11 May 2012.
  54. "Incredible video 'fly-over' by Nasa's Dawn probe reveals huge rippled asteroid Vesta is more like a small plane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Daily Mail, 15 May 2012. Retrieved 23 May 2012.
  55. . NASA. 2012-04-18 [2012-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1).
  56. . NASA. 2014-10-31 [2015-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20日).
  57. . JHUAPL.edu. [2015-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3).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曙光号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