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與科學法

芯片与科学法》(英語:),或称晶片法案[1],是第117届美国国会颁布的一项联邦法规,由乔·拜登总统于2022年8月9日签署成为法律。该法提供了数百亿美元的新资金,以促进美国半导体的研究和制造。[2]

晶片與科學法
美国国徽
全名为立法分支等就2022年9月30日结束之财年拨款法案
俗称芯片+
立法机构第117屆美国国会
生效日期2022年8月9日
引用文献
公法美國聯邦公法第117–167號
立法歷程
  • 众议院提案:H.R. 4346为立法分支等就2022年9月30日结束之财年拨款法案草案提姆·瑞安DOH), 2021年7月1日
  • 委员会审核:眾議院撥款委員會
  • 众议院通过:2021年7月28日(215–207
  • 参议院通过:为立法分支等就2022年9月30日结束之财年拨款法案2022年6月22日(64–33
  • 众议院同意通过: 2022年6月24日 参议院同意通过:2022年7月27日
  • 众议院同意通过修正案:2022年7月28日(243–187–1
  • 总统签署生效:乔·拜登,2022年8月9日

此法案將投入520多亿美元用于半导体研究,主要目的是对抗中国。2022年7月27日,该法案在参议院以64票对33票获得通过。[3]7月28日,2800亿美元的法案在众议院以243票对187票对1票获得通过。[4][5]

名称

该法案全称为为立法分支等就2022年9月30日结束之财年拨款法案(An Act Making appropriations for Legislative Branch for the fiscal year ending September 30, 2022, and for other purposes.)。

该法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称为芯片法英語:),在财政部设立的基金称为为美国生产半导体创造有益激励基金英語:)。

第二部称为研究与发展,竞争及创新法案(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 Act)。

第三部称为2022年最高法院安全资金法案(Supreme Court Security Funding Act of 2022)。

立法历程

该法案最初只是2021年7月众议院拨款委员会议员提出的针对立法部门等的普通拨款案。[6][7]

2021年7月该法案在众议院被通过后,2022年6月参议院拨款委员会递交参议院表决,参议院一致通过了一项修正案,即最终成型的法案的第三部的雏形。[8]众议院对该修正案又加以修正案,并发往参议院。[7]

7月底,参议院对众议院对参议院修正案之修正案进一步加以修正案,这一修正案引入了本法案核心,即最终成型法案的涉及芯片等高端技术的第一部与第二部雏形。[9]最终,众议院通过了参议院对众议院对参议院修正案之修正案之修正案,这代表两院通过了同一文本。该法案于8月递交总统签署并成为正式法案。[7]

背景和规定

1990年,美国芯片制造产量占全球份额為37%。截至2022年下降至12%,此時东亚地区的芯片生产全球占比达73%,其中台湾為22%,韩国21%,日本和中国大陆均为15%。美国同時不具备10纳米以下芯片的生产能力。[10]

该法案是在全球半导体短缺的背景下审议的,旨在向在美国运营的芯片制造商提供补贴和税收抵免。美國商务部有权根据公司是否愿意支持研究、建设设施和培训新员工来分配资金[11]。晶片法案包括390億美元的稅收優惠和其他獎勵措施,以鼓勵美國公司在美國建立新的芯片製造廠[12]

如果公司根据该法案获得补贴,在十年內禁止在中国俄罗斯設立高於28奈米製程的新設先进半導體工廠。[13][14]

投票

除了伯尼·桑德斯之外,所有参加民主党党团会议参议员都投票赞成通过《芯片法》,17名共和党参议员也加入了投票,其中包括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犹他州参议员米特·罗姆尼南卡罗来纳州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3]

各方反應

共和黨眾議員領袖麥卡錫以及伯尼·桑德斯認為,晶片法只是圖利晶片生產商,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是一個空白支票[3][4]。雖然半導體製造商擔心被禁止在中國大陸投資設廠,但仍然支持該法案。[15][16]

中華人民共和國遊說團體反對該此法案,批評此法案是冷戰思維[17]商務部發言人束玨婷表示,法案中部份條款限制企業在中國正常的經貿與投資活動,具有明顯的歧視性,嚴重違反市場規律和國際經濟原則,將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造成扭曲,干擾國際貿易,聲稱有必要時將採取措施,維護自身權益。[18]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指出,該法案是美國大搞經濟脅迫的例證。搞限制脫鈎只會損人害己,任何限制打壓都不會阻擋中國科技發展和產業發展的步伐。[19]

參見

参考资料

  1. 李立心. . 天下雜誌. [2022-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8).
  2. Johnson, Lamar. . POLITICO. August 9, 2022 [August 9,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英语).
  3. Sprunt, Barbara. . NPR. July 27, 2022 [August 6,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4).
  4. Kelly, Makena. . The Verge. 28 July 2022 [5 August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1).
  5. Breuninger, Kevin. . CNBC. August 2, 2022 [August 5,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1).
  6. . [2023-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3).
  7. . [2023-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3).
  8. . [2023-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3).
  9. . [2023-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3).
  10. . 中国日报网. 2022-08-23 [2023-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8) (中文).
  11. Swanson, Ana. 需要付费订阅. The New York Times. August 3, 2022 [August 5,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1).
  12. . USAFacts. [2022-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5) (英语).
  13. Asim, Hamna. . yahoo!finance. 4 August 2022 [5 August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6).
  14. Debby Wu; Daniel Flatley; Jenny Leonard. . Bloomberg. 2 August 2022 [13 August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3).
  15. Nellis, Stephen. . Reuters. 20 July 2022 [5 August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2).
  16. Cheng Ting-Fang; Lauly Li; Yifan Yu. . NIKKEI Asia. 2 August 2022 [5 August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9).
  17. O'Meara, Sean. . Asia Financial. 2022-07-29 [2022-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5) (美国英语).
  18. 陳建鈞. . 數位時代. 2022-08-19 [2022-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31).
  19. 黃雅慧. . 聯合新聞網 (2022-08-10). [2022-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