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天科

景天科(Crassulaceae),是虎耳草目的一,为多年生草本或低矮灌木。原产于世界温暖干燥地区,分布在北半球大部分区域,品种繁多,大约有341426中国有13属(2特有属,一引进属),约233种(129特有种,1引进种),[2][3],另有多种引进作为观赏花卉

景天科
化石时期:
Sedum spectabile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目: 虎耳草目 Saxifragales
科: 景天科 Crassulaceae
DC.
模式属
青锁龙属 Crassula

[1]

景天科青锁龙属的秋火莲Crassula capitella
佛甲草 Sedum lineare
黑王子 Echeveria 'Black Prince'

景天科最初在1930年被Berger描述时包括有六个亚科[4],分别是:

  • 青锁龙亚科 Crassuloideae
  • 伽蓝菜亚科 Kalanchoideae
  • 银波锦亚科 Cotyledonoideae
  • 拟石莲亚科 Echeverioideae
  • 佛甲草亚科 Sedoideae
  • 长生草亚科 Sempervivoideae

其后这个分类经过多次修订,之下的亚科从两个到四个不等,但这六个亚科的分类仍然是最常用的分类[5],尽管这些亚科有好些都是多系群。另一个比较常用的分类减至下列三个亚科:

  • 青锁龙亚科 Crassuloideae
  • 伽蓝菜亚科 Kalanchoideae
  • 长生草亚科 Sempervivoideae

形态

植物为多年生肉质草本,夏秋季开,花小而繁茂,各种颜色都有。表皮腊质厚,气孔下陷,可减少蒸腾(蒸散作用),是典型的旱生植物,无性繁殖力强,所谓「采即能种植生」(落地生根)。

许多景天科植物被报导为CAM植物(如长寿花),指其光合作用代谢途径与一般的C3类植物C4类植物不同。

演化

景天科起源非洲南部,随后向北扩散到地中海地区,再蔓延至亚洲东欧北欧,最后扩展至北美[6]

长生草亚科 Sempervivoideae

八宝族 Telephieae (= Hylotelephium clade)

  • 石莲属 Sinocrassula A. Berger
  • 孔岩草属 Kungia K. T. Fu
  • 四国毛花属 Meterostachys Nakai
  • 瓦松属 Orostachys (DC.) Fisch.
  • 八宝属 Hylotelephium H. Ohba
  • 佩氏景天属 Perrierosedum (A. Berger) H. Ohba

脐景天族 Umbiliceae (=Rhodiola clade)

长生草族 Semperviveae (=Sempervivum clade)

莲花掌族 Aeonieae (= Aeonium clade)

  • 恒持金草属/爱染草属 Aichryson Webb & Berthel.
  • 魔南景天属/单花景天属 Monanthes Haw.
  • 莲花掌属 Aeonium Webb & Berthel.

Leucosedum clade

  • 无芒燕麦属/ 猫爪景天 Pistorinia DC.
  • 瓦莲属 Rosularia (DC.) Stapf
  • 绒瓦莲属Prometheum (A. Berger) Ohba
  • 春景天属 Sedella Britton & Rose
  • 仙女杯属 Dudleya Britton & Rose

Acre clade

  • 景天属 Sedum L.
  • 塔莲属 Villadia Rose
  • 槽叶景天属/纱罗属 Lenophyllum Rose
  • 风车草属 Graptopetalum Rose
  • 汤氏景天属 Thompsonella Britton & Rose
  • 拟石莲花属 Echeveria DC.
  • 厚叶草属 Pachyphytum Link, Klotzsch & Otto

伽蓝菜亚科 Kalanchoideae(=Kalanchoe clade)

青锁龙亚科 Crassuloideae (=Crassula Glade)

  • 青锁龙属/肉叶草属 Crassula L.

应用

景天科植物植株矮小,由于是肉质,耗水肥很少,因此极易种植观赏。景天科植物由于其矮小抗风,又不需要大量水肥,耐污染,因此成为目前比较流行的屋顶绿化的首选植物。

注释

  1. . Angiosperm Phylogeny Website.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s. [2017-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7).
  2. . [2011-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15).
  3. . [2011-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15).
  4. Berger, A. . Engler A., and Prantl, K. (编). [自然植物的科] 18A. Leipzig (魏玛共和国): Verlag von WEngelmann. 1930: 352–483 (德语).
  5. Gontcharova, S. B. and Gontcharov, A. A., , Molecular Biology, 2008, 43 (5): 794–803, doi:10.1134/S0026893309050112
  6.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nd evolution of Crassulaceae inferred from matK sequence data1

外部链接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景天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植物名实图考·景天》,出自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景天科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