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距骨

掷距骨,或称掷羊拐骨掷髀石,是使用的后胫距骨作玩具,为历史悠久的儿童游戏,也有的用其他动物的距骨。

羊距骨

历史

罗马雕像,一位在掷距骨的女孩。

古埃及古希腊人与古罗马人就有用距骨玩抛掷游戏。玩法通常是将跖骨抛上,用手接下,同抓布包游戏一样考验小孩的神经反应。跖骨因能掷出四面,可作为骰子游戏,也被认为是六面骰的前身。

中国则流行于北方,是明朝北京儿童的游戏[1],称为贝石,如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是月羊始市,儿取羊后胫之膝之轮骨,曰贝石,置一而一掷之。置者不动,掷之不过,置者乃掷;置者若动,掷之而过,胜负以生。其骨轮四面两端,凹曰真,凸曰诡,勾曰骚,轮曰背,立曰顶骨律。其顶岐亦曰真,平亦曰诡。盖真胜诡负而骚背闲,顶平再胜,顶岐三胜也。其胜负也以贝石。」

满族称为嘎拉哈[2]

蒙古族称为沙嘎,1954年到1984年考古学家在满洲里市拓拔鲜卑古墓,在个别墓中找到一陶罐,里面是排列整齐的羊距骨。1983年,在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的匈奴墓中有找到羊距骨作。蒙古人除抛掷游戏外,还可作猜谜、占卜、打弹珠、打靶,可作为棋子使用,如蒙古跳棋蒙古直棋[2]。当地俗谚说:「高高山上绵羊走,深深谷地山羊过,向阳滩上骏马跑,背风弯里黄牛卧。倒立起来叫不顺,正立抓个大骆驼。」[3]

参考数据

  1. 麻国钧、麻淑云. . 中国: 农村读物出版社. 1990. ISBN 9787504810168 (中文(中国大陆)).
  2. 柏嘎力. . 中国: 内蒙古大学. 2001 (中文(中国大陆)).
  3. 蒙古族骨头文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