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頭丸
摇头丸是一种毒品[1],其主要成分3,4-亞甲二氧甲基苯丙胺(英語:,简称MDMA)是一種興奮劑[2],間中或摻有MDEA、MDA、MBDB或安非他命等其他成分。服用搖頭丸者可即兴随音乐剧烈舞動而不觉疲勞或痛苦。
过量摄入摇头丸可能带来数种致命风险,包括体温过高、血清素症候群、急性脱水或水中毒(在药物影响下,使用者意识不到渴,从而直接导致在剧烈活动后忘记补充水分;或者是使用者為了避免脫水,而飲水過多,造成電解質失調)。更糟的是许多比摇头丸更危险的药物如PMA、DXM或甲基安非他命往往被掺入其中甚至被当作摇头丸出售。摇头丸对人体的长期影响,尤其是它抑制血清素自然分泌导致的抑郁症风险,目前仍属被广泛争议的未知课题。
各地對搖頭丸的俗稱
歷史
最早於1912年在美國出現,当时默克公司在研制新药时得到一种副产品,并被命名为MDMA(亞甲二氧甲基苯丙胺)。1976年,被称为“疯狂科学家”的亞歷山大·舒爾金找到了一种新的合成方法,并推荐给奥克兰的心理医生泽夫。泽夫先以低劑量的MDMA輔助對談治療,隨後向全國數以百計的心理學家介紹這種化合物。然而它最終並非在診所或醫院流行,而是以搖頭丸(英語:,原意為「狂喜」)之名風靡紐約、芝加哥等地的酒吧和夜店。
初期的醫療用途为治療憂鬱、創傷症候群与焦慮。目前,可算沒有一個正式的醫學用途。1980年代中期起,摇头丸在美國就被列為管制藥物。一開始是在德州達拉斯附近雅痞的酒吧裡盛行,然後風行到同志酒吧、電音酒吧,然後躍上主流社群中。1990年代,銳舞電音(rave)起來之時,摇头丸也開始在大學生以及年輕成年人之間流行起來,最後蔓延到高中生。MDMA很快地就變成美國最被廣泛使用的四種非法藥物之一,其他三種是古柯碱、海洛英以及大麻。但大麻現在在美國多州已經合法,一般人也可以合法購買娛樂型大麻。
現時市面流通的搖頭丸通常含有其他成分,包括麻黃素和咖啡因等。非常過度使用搖頭丸才會導致精神亢奮、脫髮、腎衰竭、急性脫水或水中毒等症狀,還會損害肝臟功能,嚴重者可以致命。大部分國家將搖頭丸列為非法藥物。
被濫用的原因
雖然成分繁多,但搖頭丸的最常見成分依舊以MDMA為主。在動物研究中,音樂刺激被發現能加強MDMA的效果[4]。這可能是MDMA作為興奮劑以外,另一個它與派對活動緊密相聯的原因[5]。另外MDMA具有提升使用者同理心與利他行為效果,也讓使用MDMA的派對參加者表現出更正向的行為[6]。
研究發現搖頭丸使用者與傳統嗑藥者形象不同,使用搖頭丸的開端是因為朋友推薦,之後則是為了搖頭丸所帶來的快感與滿足、以及為了進入舞場或社交場所的氛圍。使用者共同的體驗是:放鬆、愉悅、快樂,容易與人交友,感官放大、感受增強。也因此使用藥物的派對成為用藥者的固定社交生活[7]。
除了藥效本身對使用者的吸引以外,還有很多原因使搖頭丸相較於其他非法娛樂藥物更容易流行。搖頭丸每顆價錢長期維持在新台幣300-500元之間[8][9],遠較海洛英與安非他命更便宜。錠劑除了更容易攜帶流通,也較講究純度的粉狀藥物更容易添加其他成分,可不斷滿足使用者的新鮮感[10]。
品牌與測試
通常MDMA是以藥片的方式服用。不同的來源有不同的「品牌」,人們藉著藥片上面的小圖示來辨別。但是所謂的品牌並沒有經過嚴格的品質管制或是標示有效成分。因此任何人都可以複製市面上的各種品牌,製作出屬於他們的摇头丸[11]。
在市面上非法出售的摇头丸藥丸通常不只含有摇头丸一種有效成分。黑市的藥丸被檢驗出含有類似於MDEA, MDA及MBDB等物質。不僅如此,有時候還會摻合某些跟精神用藥無關的添加藥物,如安非他命、DXM、麻黃素、PMA、咖啡因、K他命(Special K)等等[12]。
要詳細分析搖頭丸的成分通常需要使用氣相層析或是質譜儀,但是應用生物鹼的Marquis Reagent也可以做簡單的成分分析。
身体作用
其他的效果包含:
關於搖頭丸的法律
目前搖頭丸在大部分的國家都是屬於違法的藥物,在美國MDMA曾經是不受管制的藥物,一直到1985年7月,才被加入DEA Schedule I管理。
危險
因為搖頭丸在許多國家是違禁物品,使得很難準確地研究他的效果及影響。
以下是服用搖頭丸的部分后果:
- 由於是屬非法物品,一粒搖頭丸的劑量與純度可能非常高甚至是危險的。
- 搖頭丸會影響體內系統的規律。持續地跳舞而未作休息或補充水份,可能導致嚴重的體溫過高或是脫水現象。不少使用者會為了預防脫水,而喝大量的水,但由於未補充相關的鹽分,可能會導致嚴重的電解質平衡失調症。
- 使用搖頭丸可能加重憂鬱症或在使用後造成暫時性的憂鬱。
- 搖頭丸與其他藥物混用可能造成極危險的狀況。
- 搖頭丸基本上會影響覺知力,注意力,使用搖頭丸時,如果操作任何具危險性的機械或工具將可能造成非常危險的情況。
- 若頻繁且大劑量的服用搖頭丸,將造成服用後的副作用的時間大幅增加。
- 極少數人會對MDMA有過度反應,尤其是第一次服用將會特別危險,包含心臟先天性缺陷患者,及少部分身體無法對此藥物自動排除的人。
参考文献
- . 新竹縣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 [2021-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8) (中文(臺灣)).
- . [2021-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8).
- . 新加坡华语资料库. 新加坡: 推广华语理事会. [2024-04-04].
- Feduccia, Allison A.; Duvauchelle, Christine L. . Brain research bulletin. 2008-10-10, 77 (4) [2023-05-08]. PMID 18722516. doi:10.1016/j.brainresbull.2008.07.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2) (英语).
- Wang, Yen-Ping. . ndltd.ncl.edu.tw: 16-17. 2003 [2023-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9).
|author=
和|last=
只需其一 (帮助) - Hysek, Cédric M.; Schmid, Yasmin; Simmler, Linda D.; Domes, Gregor; Heinrichs, Markus; Eisenegger, Christoph; Preller, Katrin H.; Quednow, Boris B.; Liechti, Matthias E. .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2014-11, 9 (11) [2023-05-08]. ISSN 1749-5016. PMC 4221206 . PMID 24097374. doi:10.1093/scan/nst16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7).
- . ndltd.ncl.edu.tw. [2023-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8).
- 陳怡汝、黃柏榕. . 民視新聞 (民視新聞網). 2023-01-07 [2023-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9).
- TVBS. . TVBS. [2023-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9) (中文(臺灣)).
- 江鎮亨、林瑞欽. . 學生輔導 (教育部訓委會). 2003-09: 88-90.
- Duterte, Micheline; Jacinto, Camille; Sales, Paloma; Murphy, Sheigla. . Journal of psychoactive drugs. 2009-3, 41 (1) [2023-05-09]. ISSN 0279-1072. PMC 2717897 . PMID 19455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5).
-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2019-04-02 [2023-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0).
- . [2009-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0).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018110045/http://www.jneurosci.org/cgi/content/short/27/33/8816?rss=1
外部連結
从维基百科的姊妹计划 了解更多有关 “搖頭丸”的内容 | |
维基词典上的字词解释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体资源 | |
维基新闻上的新闻 | |
维基数据上的数据项 | |
- . 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 15 June 2020 [2021-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3).
- . European Monitoring Centre for Drugs and Drug Addiction. [2021-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1).
- . Multidisciplinary Association for Psychedelic Studies. [2005-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9).
- 搖頭丸毒害真相,社區藥物教育輔導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