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评话
扬州评话,是一种以扬州方言讲说表演,流行于江苏省部分江淮方言区(包括扬州、镇江、南京、泰州等)以及上海市的一种曲艺形式。
扬州评话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倪真扬表演的评话《皮五辣子》 |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江苏省扬州市 |
分类 | 曲艺 |
序号 | 238 |
编号项目 | Ⅴ—2 |
登录 | 2006年 |
简介
扬州评话是用扬州方言徒口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江苏省的苏北地区及镇江、南京、上海等地。兴起于明末清初,不久形成“书词到处说《隋唐》,好汉英雄各一方”的局面,书目有《三国》、《隋唐》、《水浒》等十部,知名说书家20人。[1]著名艺人有吴天绪等。[2]清朝乾隆年间,叶霜林将自身经历融入到《岳传》中,说演《宗留守交印》时“声泪俱下”;浦琳根据自身经历编说《清风闸》,塑造了“皮五辣子”等底层人物形象;邹必显创编新书《飞跎传》。[1]
扬州评话结构严谨、描写细致、首尾呼应,表演细节丰富,人物鲜明。语言市井化,生动风趣,富于表现力。《三国》和《水浒》是两部知名的长篇书目,说演《三国》者以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的李国辉、蓝玉春最著名,号为“李派”、“蓝派”;李国辉所传八弟子人称“八骏”,其中康国华因擅长说演孔明而被誉为“活孔明”,由康国华开创的《三国》说演风格人称“康派”。说演《水浒》者有邓光斗,以表情动作精彩而被誉为“跳打《水浒》”,其子邓复堂继承书艺。后来王少堂发展了《水浒》的宋江、武松、石秀、卢俊义等四个“十回书”,人称“王派《水浒》”。宋承章也是说演《水浒》的名家。[1]
扬州评话的传统节目分三类:讲史演义类有《东汉》、《西汉》、《隋唐》、《三国》、《水浒》、《岳传》等,公案侠义类有《八窍珠》、《绿牡丹》、《九莲灯》、《清风闸》等,神话灵怪类有《西游记》、《封神榜》、《济公传》等。[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整理出版了王少堂的长篇《水浒》,出版了《扬州评话选》、《扬州说书选》,还出现了根据现代小说编演的《林海雪原》、《烈火金钢》、《红岩》及夏耘等人创作的《挺进苏北》、李真创作的《广陵禁烟记》等书目。该阶段知名演员有王筱堂、王丽堂、李信堂、俞又春、惠兆龙等。[1]
2006年,扬州评话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