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盜龍類
手盜龍類(学名:)是個虛骨龍類演化支,在種系發生學上包含鳥類,以及與牠們親緣關係最近的恐龍。手盜龍類主要包含:廓羽盜龍類、鐮刀龍類、阿瓦拉慈龍類。手盜龍類是似鳥龍下目的姐妹分類單元,兩者共同組成手盜龍形類演化支。手盜龍類在化石記錄中首次出現於侏儸紀(峨山龍),並存活到現代,現今有超過10000種鳥類繼續存活著。
手盜龍類 | |
---|---|
恐爪龍的手(左)與始祖鳥的手(右)比較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亚目: | 獸腳亞目 Theropoda |
演化支: | 新獸腳類 Neotheropoda |
演化支: | 鳥吻類 Averostra |
演化支: | 坚尾龙类 Tetanurae |
演化支: | 俄里翁龍類 Orionides |
演化支: | 鳥獸腳類 Avetheropoda |
演化支: | 虛骨龍類 Coelurosauria |
演化支: | 暴盜龍類 Tyrannoraptora |
演化支: | 手盜龍形態類 Maniraptoromorpha |
演化支: | 手盜龍形類 Maniraptoriformes |
演化支: | 手盜龍類 Maniraptora Gauthier, 1986 |
演化支 | |
| |
異名 | |
|
特徵
手盜龍類的特徵為細長的手臂與手掌,手掌具有三指,以及手腕上半月形的骨頭。手盜龍類是唯一一群具有骨化胸板的恐龍。大部分蜥臀目恐龍的恥骨往前,但許多手盜龍類具有修長、往後指的恥骨,例如:鐮刀龍類、馳龍類、鳥翼類、原始傷齒龍類。大部分古生物學家對於偷蛋龍類、衍化傷齒龍類的向前恥骨,認為這是逆演化現象[1]。
在2004年,湯瑪斯·荷茲與Halszka Osmolska列出六個手盜龍類的特徵,包含:缺少或縮小的尺骨鷹嘴突(Olecranon process)、股骨的粗隆部更大…等。鐮刀龍類、馳龍科、鳥翼類、原始傷齒龍科的中國獵龍,都具有修長且往後指的恥骨,而衍化傷齒龍科與偷蛋龍類的恥骨則往前指[1]。在2007年,透納等人則建立了七個共有衍徵[2]。
手盜龍類是第一群演化出飛行能力的恐龍演化支,但手盜龍類何時發展出飛行能力,目前還沒有定論。某些馳龍科恐龍被認為具有滑翔或主動飛行的能力,例如:脅空鳥龍、小盜龍[3]。偷蛋龍類的外形類似鳥類,但沒有物種具有飛行能力,某些研究人員認為偷蛋龍類的祖先可能具有飛行能力。葛瑞格利·保羅(Gregory S. Paul)曾提出偷蛋龍類、鐮刀龍類、阿瓦拉慈龍類、不屬於手盜龍類的似蛋龍類恐龍都演化自可以飛行的祖先[4]。
種系發生學
手盜龍類是由嘉克斯·高斯特(Jacques Gauthier)在1986年所建立,並依分支定義為:恐龍之中,與現代鳥類親緣關係較近,而離似鳥龍科較遠的所有物種。高斯特注意到這群動物擁有長前肢與手掌,他將這特徵解釋為用來抓取用,因此取名為手盜龍類。在1994年,湯瑪斯·荷茲(Thomas Holtz)將手盜龍類依衍徵定義為:擁有細長的手指、類似翼且彎曲如弓的手臂骨頭、以及最重要的半月形腕骨。大多數後來的研究並未遵循這個後來的定義,而是且採用前者。
這個根據分支的手盜龍類定義通常包括:彭纳盗龙类、鐮刀龍下目、以及鳥綱。其他的分類研究常發現阿瓦拉慈龍超科、嗜鳥龍也屬於手盜龍類[2],美頜龍科有時也被分類於手盜龍類。有些物種更確定地被分類到手盜龍類,但仍不清楚牠們的正確位置,這些物種包括:擅攀鳥龍科、足羽龍、義縣龍、以及可疑的重腿龍。
在1993年,路易斯·齊亞比等人曾建立「Metornithes」,以包含阿瓦拉慈龍科、現代鳥類,都屬於鳥翼類。在1995年,路易斯·齊亞比將其定義為:單爪龍與現代鳥類的最近共同祖先,以及其最近共同祖先的所有後代[10]。
以下演化樹是根據馬克·諾瑞爾(Mark Norell)等人在2006年的研究[11],以及賽里諾在2005年的定義[12]。
手盜龍類 |
| ||||||||||||||||||||||||||||||||||||
以下演化樹則是來自於L.E. Zanno在2009年的研究,也參考賽里諾在2005年的定義[7][12]。
手盜龍類 |
| ||||||||||||||||||||||||||||||||||||
其他理論
在2002年,斯特芬·柯瑞克斯(Stephen Czerkas)與袁崇喜根據某些手盜龍類的特徵,例如:修長且往後指的恥骨、短坐骨、以及髖臼的穿孔,似乎在擅攀鳥龍科恐龍身上消失了。他們因此認為擅攀鳥龍科比手盜龍類原始,並假設手盜龍類在非常早期就從獸腳亞目分開演化出來,甚至從早於獸腳類的恐龍演化而來[13]。張福成等人在敘述樹息龍時,則發現樹息龍的肩帶似乎很原始,但仍將擅攀鳥龍科歸類於手盜龍類[14]。但全部的擅攀鳥龍科標本都為剛孵化幼體,而且牠們同時擁有原始與先進的特徵;這些現象可能導因於個體發生學,是牠們早期身長階段的正常現象。髖臼是臀窩上的一個洞,可允許動物有直立姿勢,這是所有恐龍皆有的特徵。
參考資料
- Holtz, T.R. and Osmólska, H. (2004). "Saurischia." In Weishampel, Dodson and Osmólska (eds.), The Dinosauria, second editi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Turner, A. H.; Pol, D.; Clarke, J. A.; Erickson, G. M.; Norell, M. A. . Science. 2007-09-07, 317 (5843): 1378–1381. ISSN 0036-8075. doi:10.1126/science.1144066 (英语).
- Chiappe, L.M. (2007). Glorified Dinosaurs: The Origin and Early Evolution of Birds. Sydney: UNSW Press.
- Paul, G.S. .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2.
- Xu, Xing; Tang, Zhi-lu; Wang, Xiao-lin. . Nature. 1999-05, 399 (6734): 350–354. ISSN 0028-0836. doi:10.1038/20670.
- Xu, Xing; Zheng, Xiaoting; You, Hailu.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9-01-20, 106 (3): 832–834. ISSN 0027-8424. PMC 2630069 . PMID 19139401. doi:10.1073/pnas.0810055106 (英语).
- Zanno, Lindsay E.; Gillette, David D.; Albright, L. Barry; Titus, Alan L. .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09-10-07, 276 (1672): 3505–3511 [2021-08-31]. ISSN 0962-8452. PMC 2817200 . PMID 19605396. doi:10.1098/rspb.2009.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3) (英语).
- Longrich, Nicholas R.; Currie, Philip J. . Cretaceous Research. 2009-02, 30 (1): 239–252 [2021-08-31]. doi:10.1016/j.cretres.2008.07.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6) (英语).
- Holtz, T.R.; Jr; Brinkman, D.L.; Chandler, C.L. . GAIA. 1998, 15: 159–166.
- Chiappe, Luis M. . Nature. 1995-11-01, 378 (6555): 349–355. ISSN 0028-0836. doi:10.1038/378349a0.
- Norell, M.A., Clark, J.M., Turner, A.H., Makovicky, P.J., Barsbold, R., and Rowe, T. (2006). "A new dromaeosaurid theropod from Ukhaa Tolgod (Omnogov, Mongolia)." American Museum Novitates, 3545: 1-51.
- Sereno, P. C., McAllister, S., and Brusatte, S. L. (2005). "TaxonSearch: a relational database for suprageneric taxa and phylogenetic definitions." PhyloInformatics, 8: 1-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Czerkas, S.A., and Yuan, C. (2002). "An arboreal maniraptoran from northeast China." Pp. 63-95 in Czerkas, S.J. (Ed.), Feathered Dinosaurs and the Origin of Flight. The Dinosaur Museum Journal 1. The Dinosaur Museum, Blanding, U.S.A. PDF abridged vers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Zhang, Fucheng; Zhou, Zhonghe; Xu, Xing; Wang, Xiaolin. . Naturwissenschaften. 2002-09-01, 89 (9): 394–398. ISSN 0028-1042. doi:10.1007/s00114-002-0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