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核武器

战术核武器(TNW)或非战略核武器[1]核武器的其中一种分类,设计用于军事场合中的战场。一般而言,战术核武器的爆炸力较小,与战略核武器形成鲜明对比:战略核武器的设计目标是,主要针对敌方内部,远离战线打击军事基地,城市,城镇,军火工业以及其他区域,目标是破坏敌人发动战争的能力。战术核武器包括配备有核弹头的重力炸弹,短程导弹,砲弹,地雷,深水炸弹和鱼雷。 战术核武器的产量通常低于战略核武器的产量。一些战术核武器具有旨在增强其战场特征的特定特征,例如可变的当量(可让其爆炸力在不同情况下在很大范围内变化)。或增强辐射武器(所谓的“中子炸弹”),旨在使电离辐射暴露最大化,同时使爆炸效应最小化。战略导弹和轰炸机分配了预先计划的目标,包括敌人的飞机场,雷达和地对空防御。 战术核武器占了冷战期间核武器的很大一部分。美国科学家拥有W48的完整剖切模型,这是一种非常小的战术核武器,爆炸性产量相当于72吨TNT(0.072kt)。其中约有一千枚是在冷战时期生产的。

风险

对手使用战术核武器可能会带来极大的危险,将冲突从战术升级到战略,超出预期范围[2][3][4][5][6][7]

通过使用战术核武器,冲突有可能升级,直到冲突达到临界点,从而引发使用洲际弹道导弹等战略核武器。最有可能首先使用的战术核武器(低产量的最小型核武器,例如可追溯至1960年代的核武器)在军事危机期间通常不如战略核武器受到严格的政治控制。早期的允许使用行为可以像机械密码锁一样简单。如果控制小型战术核武器(例如M29)的相对低级的军官即将面临被敌军压倒的处境,则他可以请求将其发射,并且由于对弹头授权的分散控制,他的要求可能会在危机期间迅速获得批准。

由于这些原因,大多数国家的武库中战术核弹头的库存已大大减少。2010年,最小型的战术核武器已经完全淘汰。此外,相关机制及通信基础日益成熟,这意味着即使在战斗中,战术核弹头往往由该国最高级的政治领导人集中控制。

B-61战术核子弹(Mod 3和Mod 4)的最低可选产量为0.3千吨(300吨)。随着B61 Mod 12的推出,美国将拥有400枚相同的核弹,其战略或战术性质将完全由任务和目标以及所搭载的飞机的类型来决定。

根据包括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和《原子科学家演示文稿》在内的几份报告,时任俄罗斯安全理事会秘书的普京,提出了一种概念,即逐步升级战术和战略核威胁和打击手段或使敌人结束与俄罗斯认为的战略利益有关的常规冲突。

条约控制

由于使用战术核武器可能会意外地导致战争迅速升级为充分使用战略核武器的风险,因此北约和其他组织内部提出了限制其保存和使用(并使其更加透明)的建议。 目前战术核武器从未在战争中使用过。十个北约成员国已经为北约和俄罗斯推进了创建信任计划,这可能导致减少欧洲战术核武器的条约[8]

北约同时正在推进一项计划,以升级其战术核武器,使其在某些方面等同于战略核武器,并将其携带到隐形飞机上[9]

参见

参考文献

  1. Hans M Kristensen. (PDF). FAS. [26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4-23).
  2. . [2020-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12).
  3. Patchen, Martin. . Duke University Press. April 1988: 254 [30 December 2010]. ISBN 978-0-8223-0819-5.
  4. . armscontrol.org. [2016-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6).
  5. Strachan, Hew. . Routledge. 1988-01-01: 195 [30 December 2010]. ISBN 978-0-415-07863-4.
  6. Inc., Educational Foundation for Nuclear Science.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for Nuclear Science, Inc. May 1975: 25 [30 December 2010].
  7. . [2020-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7).
  8. Kristensen, Hans. "10 NATO Countries Want More Transparency for Non-Strategic Nuclear Weapo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24 April 2011.
  9. Kristensen, Hans M. "Germany and B61 Nuclear Bomb Moderniz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FAS, 13 November 201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