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第德
《》(法語:)是1759年,啟蒙運動時期哲學家伏爾泰所著的一部法國諷刺小說。這部中篇小說以一位名為憨第德(Candide)的青年揭開序幕,先描述他在一位贵族的城堡里過著受庇護无忧无虑的生活(犹如伊甸園樂土),与贵族的女儿(Cunegonde)相互倾心,同时被他的老師潘格羅士灌輸予萊布尼茨式樂觀主義。然而,好日不长,一天憨第德一时冲动亲吻了Cunegonde,恰巧被她父亲撞见,于是憨第德被这贵族“踢着背”赶了出城堡。憨第德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旅行生涯,周游欧洲各地以及北美洲。一路上他见证并亲身体会了人间的苦难,潘格羅士所教授给他的乐观主义不断受到挑战,并开始不断质问人生的意义。在最后,几经离合,当众人再次聚在一块时,(伏爾泰為)憨第德做出結論,如不徹底的拒斥樂觀主義,专注于现实辛勤耕耘,人生才不会那么痛苦,「我們必須照顧我們的花園」(Il faut cultiver notre jardin.),而不是无休止地讨论哲学问题,否定潘格羅士的萊布尼茨式魔咒,「對去任何世界而言,這樣子生活是最好的」“ It's for the best of all possible worlds”。
原名 | Candide, ou l'Optimisme |
---|---|
作者 | 伏爾泰 |
类型 | 短篇哲學;諷刺小說;浪人小說;教育小說 |
语言 | 法文 |
主题 | 奴隶制度、战争、哲学、旅行、unhappiness、愛、喪事、sociability、進食、财富、人口遷徙、反諷、社会、人、理智、冒險、灾害、樂觀主義 |
故事时代背景 | 1750年代 |
故事背景地點 | 威尼斯、大不列顛島、君士坦丁堡、保加利亚 |
發行 | |
插圖 | 尚-米歇爾·莫羅 |
出版机构 | 1759年:克拉默、馬克-米歇爾·雷、尚·諾斯、蘭伯特等人 |
出版時間 | 1759年1月[3][4] |
出版地點 | 法國 |
媒介 | 出版 |
规范控制 | |
ISBN | 不適用 |
《》以它諷刺的語調,以及它古怪、怪誕且緊湊的故事情節聞名。有著類似較嚴肅的教育小說或浪人小說的情節,它滑稽地模仿了許多冒險與愛情的陳詞濫調,並以尖刻、風趣而不帶感情的筆調描寫其奮鬥過程。被論述的事情仍舊通常取材自歷史事件,例如七年戰爭及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5]。當伏爾泰時代的哲學家們為罪惡問題爭辯不休時,這本小說裡的憨第德也不例外,儘管其更直接而滑稽。伏爾泰透過諷喻譏笑宗教信仰、神學家、政府、軍隊、哲學與哲學家;最顯著的,他抨擊萊布尼茨及他的樂觀主義。[6][7]
參考資料
註釋
- Wootton (2000), p. 1
- Aldridge (1975), p. 251–254, 361
- Davidson (2005), p. 52–53
- Williams (1997), p. 1–3
- Mason (1992), p. 10
- Davidson (2005), p. 54
- Aldridge (1975), p. 260
參考書目
|
|
延伸閱讀
|
|
外部連結
- Candide: Illustrations of a classic – Bibliography of illustrated editions, list of available electronic editions and more useful information from Trier University Library
- A digital scanning of a 1901 edition of Candid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Candid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free audio download from LibriVox(English translation)
- Podcast lecture on Candide from Dr Martin Evans at Stanford University (iTunes link)
- – a public wiki dedicated to Candide
- A Brief Bibliography for the Study of Candid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issued by the Voltaire Society of America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