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第德
《》(法语:)是1759年,启蒙运动时期哲学家伏尔泰所着的一部法国讽刺小说。这部中篇小说以一位名为憨第德(Candide)的青年揭开序幕,先描述他在一位贵族的城堡里过着受庇护无忧无虑的生活(犹如伊甸园乐土),与贵族的女儿(Cunegonde)相互倾心,同时被他的老师潘格罗士灌输予莱布尼茨式乐观主义。然而,好日不长,一天憨第德一时冲动亲吻了Cunegonde,恰巧被她父亲撞见,于是憨第德被这贵族“踢着背”赶了出城堡。憨第德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旅行生涯,周游欧洲各地以及北美洲。一路上他见证并亲身体会了人间的苦难,潘格罗士所教授给他的乐观主义不断受到挑战,并开始不断质问人生的意义。在最后,几经离合,当众人再次聚在一块时,(伏尔泰为)憨第德做出结论,如不彻底的拒斥乐观主义,专注于现实辛勤耕耘,人生才不会那么痛苦,「我们必须照顾我们的花园」(Il faut cultiver notre jardin.),而不是无休止地讨论哲学问题,否定潘格罗士的莱布尼茨式魔咒,「对去任何世界而言,这样子生活是最好的」“ It's for the best of all possible worlds”。
![]() | |
原名 | Candide, ou l'Optimisme |
作者 | 伏尔泰 |
类型 | 短篇哲学;讽刺小说;浪人小说;教育小说 |
语言 | 法文 |
主题 | 奴隶制度、战争、哲学、旅行、unhappiness、爱、丧事、sociability、进食、财富、人口迁徙、反讽、社会、人、理智、冒险、灾害、乐观主义 ![]() |
故事时代背景 | 1750年代 ![]() |
故事背景地点 | 威尼斯、大不列颠岛、君士坦丁堡、保加利亚 ![]() |
发行 | |
插图 | 尚-米歇尔·莫罗 |
出版机构 | 1759年:克拉默、马克-米歇尔·雷、尚·诺斯、兰伯特等人 |
出版时间 | 1759年1月[3][4] |
出版地点 | 法国 |
媒介 | 出版 |
规范控制 | |
ISBN | 不适用 |
《》以它讽刺的语调,以及它古怪、怪诞且紧凑的故事情节闻名。有着类似较严肃的教育小说或浪人小说的情节,它滑稽地模仿了许多冒险与爱情的陈词滥调,并以尖刻、风趣而不带感情的笔调描写其奋斗过程。被论述的事情仍旧通常取材自历史事件,例如七年战争及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5]。当伏尔泰时代的哲学家们为罪恶问题争辩不休时,这本小说里的憨第德也不例外,尽管其更直接而滑稽。伏尔泰通过讽喻讥笑宗教信仰、神学家、政府、军队、哲学与哲学家;最显著的,他抨击莱布尼茨及他的乐观主义。[6][7]
参考数据
注释
- Wootton (2000), p. 1
- Aldridge (1975), p. 251–254, 361
- Davidson (2005), p. 52–53
- Williams (1997), p. 1–3
- Mason (1992), p. 10
- Davidson (2005), p. 54
- Aldridge (1975), p. 260
参考书目
|
|
延伸阅读
|
|
外部链接
- Candide: Illustrations of a classic – Bibliography of illustrated editions, list of available electronic editions and more useful information from Trier University Library
- A digital scanning of a 1901 edition of Candid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Candid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free audio download from LibriVox(English translation)
- Podcast lecture on Candide from Dr Martin Evans at Stanford University (iTunes link)
- – a public wiki dedicated to Candide
- A Brief Bibliography for the Study of Candid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issued by the Voltaire Society of America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