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叹

感叹修辞手法的一种,是用来为了抒发强烈感情目的的一种修辞法,通常后面会接惊叹号[1]。当一个人碰到喜怒哀乐之事物时,常常会借助某种感叹方式,来强调内心的情感,例如:惊讶、赞叹、伤感、喜悦、愤怒、悲伤、讥嘲、怀念...等情绪,以引起读者或听者的共鸣,增强语言的影响力。[2]

类型

构成感叹修辞的词语,可以是叹词组成的、助词组成的或是叹词与助词两者一起所组成。[3]

叹词

叹词在文言文中常见的有嗟夫、嗟哉、噫、呜呼…等;白话文中常用的叹词有哟、唉、啍、哦、啊、哎、咦、呵、喔、噢、呀、咳、喂、啊呀、哦哟、喔唷…等。 例如:

  • 「呜呼!念哉!凡我多士,及我友朋,惟仁惟孝,义勇奉公,以发扬种性;此则不佞之帜也。」(连横台湾通史序》)
  • 「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林觉民与妻诀别书》)
  •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 「呜乎!其信然邪?其梦邪?」(韩愈祭十二郎文》)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范仲淹《岳阳楼记》)

助词

助词在文言文中常见的有矣、乎、也、哉…等。白话文中常用的助词有哦、哟、恶、哪、喏、啊、哇、呀…等。 例如:

  • 「饱食终曰,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阳货篇》)
  • 「美丽的夏夜呀!凉爽的夏夜啊!」(杨唤《夏夜》)
  • 「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 「悲哉!微之于找也。其若是乎!」(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 「母亲叫我和小帮工把曲一粒粒捡出来,不然就会越来越多,这工作真好,所以我盼望天一直不要晴起来,曲会越来越,我就可以天天滚在榖子里捡曲,多高兴哪!」(琦君《红纱灯.下雨天,真好》)

叹词与助词

感叹句不但可以由叹词构成,而且也可以由助词构成,同时也能由叹词与助词两者一起所组成。 例如:

  • 「呜呼!此非旧史氏之罪欤?」(连横台湾通史序》)
  • 「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苏轼留侯论》)
  • 「今人仍乃俭相诟病。嘻,异哉!」(司马光训俭示康》)
  •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韩愈祭十二郎文》)
  • 「哟,我就是香港总督,香港的城隍爷,管这一方的百姓,我也管不到你头上啊!」(张爱玲《倾城之恋》)

参考数据

  1. . [2016-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4).
  2. . [2016-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2).
  3. 修辞宝典----感叹修辞 存盘,存档日期2017-07-2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